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过胡文定公碧泉书堂

标题包含
过胡文定公碧泉书堂
入门认溪碧,循流识深源。 念我昔此来,及今七寒暄。 人事几更变,寒花故犹存。 堂堂武夷翁,道义世所尊。 永袖霖雨手,琴书贲丘园。 当时经行地,尚想语笑温。 爱此亭下水,固若玻璃盆。 晴看浪花涌,静见潜鳞翻。 朝昏递日月,俯仰鉴乾坤。 因之发深感,倚槛更忘言。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张栻(1133年-1203年),字敬夫,号南轩,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政治家。他是湖湘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朱熹、吕祖谦并称“东南三贤”。 张栻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父亲张浚...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入门识碧溪,跟随流水寻找源头。 回想我那时初次来到此地,到现在已有七个春秋。 人间世事几经变迁,但寒冷的菊花仍然留存。 那位正直的武夷翁,在世间备受尊重。 他有着乐于助人的品质,琴瑟诗书装点着他的家园。 回想起他曾走过的路,仍能想象那时的欢声笑语。 喜欢这座亭子下的湖水,如同玻璃盆般晶莹剔透。 晴天时观看浪花翻涌,宁静时可见鱼鳞游动。 日升月落交替更替,抬头低头间都是广阔天地。 因此引发深深的感慨,倚栏时更加沉默无言。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胡文定公:南宋理学家胡安国(1074-1138)的谥号。他是朱熹的老师,对闽学有重要影响。 2. 碧泉书堂:位于江西庐陵县,是胡安国的故居。 3. 入门认溪碧,循流识深源:进入碧泉书堂的门就看到了清澈的小溪,沿着溪流可以找到它的源头。 4. 昔此来:指作者以前的到访。 5. 及今七寒暄:“七寒暄”意指七个冬天。 6. 人事几更变:人世间的事情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7. 寒花:在寒冷的季节依然开放的花朵,这里指代顽强的生命力。 8. 武夷翁:武夷山的老者,这里指代胡安国。 9. 道义世所尊:因为道德高尚而被世人尊敬。 10. 永袖霖雨手:意思是胡安国凭借他的智慧和能力一直为百姓谋福利。 11. 琴书贲丘园:琴声和书香充盈着这个地方。 12. 当时经行地:当年曾经走过的地方。 13. 尚想语笑温:仍然能够回忆起当初一起谈笑风生的场景。 14. 爱此亭下水,固若玻璃盆:非常喜欢这个亭子下面的水,因为它像玻璃一样清澈透明。 15. 晴看浪花涌,静见潜鳞翻:晴天时能看到水面上涌动的浪花,安静的时候能看到水底的游鱼。 16. 朝昏递日月,俯仰鉴乾坤:无论早晨还是黄昏,都可以看到日月交替;无论是低头还是抬头,都能看到天地间的景象。 17. 因之发深感,倚槛更忘言:因此产生了深深的感慨,倚在栏杆上甚至忘记了说话。
去完善
赏析
《过胡文定公碧泉书堂》是南宋诗人张栻的一首纪念胡文定公的诗篇。开篇描述进入碧泉书堂的景象,通过描写溪流和源头,暗示了学问的源泉以及胡文定公的高尚品德。接下来的诗句回顾了诗人与胡文定公的交往历程,感慨世事多变,而胡文定公的精神仍长存世间。诗人用“武夷翁”形容胡文定公,赞美其崇高的道义形象。接着描述胡文定公在丘园的琴书生活,以此寄托自己对前辈的敬仰之情。 诗人在经过胡文定公生前曾走过的亭子时,回想起他谈笑风生的情景,心中充满感慨。同时对于亭下的湖水,诗人觉得它像玻璃盆一样清澈透明,能够反映出周围的景色。无论是晴天时的浪花涌动,还是静水中的鱼儿游动,都一览无余。日出日落、春夏秋冬的美景也都映入其中。 最后,诗人表示自己面对这样的景象心生感慨,久久伫立,甚至忘记了言语。全诗通过对碧泉书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胡文定公的深深怀念和尊敬,同时也揭示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过胡文定公碧泉书堂》是南宋诗人张栻创作的一首赞美诗书才情的诗作。这首古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华传统文人墨客切磋学问、诗歌唱和的盛世。在这个时代,诗词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成为情感交流和心灵交流的重要方式。 在创作这首古诗时,张栻本人已经是一位具有丰富阅历和高度文学造诣的文人,他的诗词风格严谨而深情,深受当时人们的喜爱。在他的生命中,他曾担任过官职,但更热衷于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播。他的诗词创作常常寓含着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关怀。 在创作这首古诗的同时,南宋时期的社会政治背景较为复杂,尤其是在军事方面,需要抵抗金兵的侵略。但是另一方面,这也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士大夫阶层对于文化艺术的追求非常强烈。在这样的背景下,张栻写下了一系列反映时代精神的诗词作品,以表达自己的家国情怀和人生理想。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