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海云寺唱和诗
锦里风光胜别州,海云寺枕碧江头。
连郊瑞麦青黄秀,遶路鸣泉深浅流。
彩石池边成故事,茂林坡上忆前游。
绿樽好伴衰翁醉,十月残春不少留。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锦里的风光比别的地区更胜一筹,海云寺坐落在碧绿的江边。
远处的田野,青黄相间的小麦长得分外漂亮,环绕着路流淌的是或深或浅的泉水。
在彩石池旁发生了许多故事,那些茂密的树林和斜坡让人回想起过去的旅行。
拿着绿色的酒瓶陪着我这个老者一起畅饮吧,十月的春光犹在,值得我们共同珍惜。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锦里:指蜀地的富饶美丽。锦,象征蜀地的锦绣繁华;里,泛指城市。
2. 胜别州:胜过其他州郡。
3. 海云寺:位于成都近郊的一座寺庙。
4. 碧江头:绿色的江边地界。
5. 连郊:连接郊外的地方。
6. 瑞麦青黄秀:指庄稼长势良好,青翠与金黄交相辉映。瑞麦,吉祥的庄稼;青黄秀,指庄稼成熟的景象。
7. 鸣泉:发出响声的泉水。
8. 深浅流:水流或深或浅。
9. 彩石池边:用彩色石子装饰的池塘旁边。
10. 茂林坡上:茂密的树林里的山坡上。
11. 绿樽:绿色的酒杯,借指美酒。
12. 衰翁:衰老的男子,此处为诗人自指。
13. 十月残春:农历十月的春天尾声。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游历海云寺为主题,描绘了成都地区独特的风景与文化历史。首联点明地理位置,通过“锦里”和“海云寺”两个地名,展现了城市与自然之间的过渡;颔联描述沿途所见,用“瑞麦”和“鸣泉”两个元素,展现出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观;颈联引入当地的历史文化,彩石池与茂林坡为诗歌增添一份人文气息;尾联则提到,诗人希望能在此地畅饮,尽享美景,从而表达对美好时光的留恋。整首诗结构清晰,意境深远,展示出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自然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游海云寺唱和诗》是宋代文人吴中复所创作的诗歌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960-1279年间的宋代,这个时期是儒家文化复兴和儒家士人地位高涨的时期,也是中国封建社会文化艺术发展的巅峰时期之一。
在吴中复生活的时代,他的生活经历比较丰富。他曾担任参知政事、同知枢密院事等官职,对于国家政务有着深刻的理解。同时,他也是一位才子,喜欢结交文人和学者,经常在闲暇之余与他们一起探讨学问、交流心得。
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文人墨客们的交往通常是通过诗酒唱和的形式进行的,他们通过诗歌表达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感悟,以及对国家治理的思考。在这样的背景下,吴中复与其他文人共同游览了海云寺,并在那里进行了一次诗歌唱和活动。此次活动中,他们以寺中的景物为背景,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和感慨,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诗歌作品。
总之,《游海云寺唱和诗》是在宋代特定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反映了当时文人墨客们的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以及他们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担当。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