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琴台墨池
寻春景物乍晴暄,连月余寒花未繁。
犬子琴台余古寺,扬雄墨沼但空园。
池边宿草交加绿,林外鸣禽相鬭喧。
秀麦渐渐摇暖日,几重苍翠满郊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找寻春天的景色在短暂的晴天中显得格外明媚,连续数月的寒冷使花儿还未完全盛开。
在儿子的琴台旁有一座古老的寺庙,而杨雄的墨池旁只剩下一座空荡荡的花园。
池塘边的宿草交织在一起,绿油油的;树林外的鸟儿争斗不休,啼声嘈杂。
挺拔的麦子在阳光下轻轻摇晃,渐渐地变得温暖,城郊的原野上满是层层叠叠的绿色。
去完善
释义
【词句注释】
1. 吴中复:北宋诗人,字仲庶,安徽人。
2. 游琴台墨池:游览琴台与墨池两个地方。
3. 寻春:寻找春天的气息。
4. 景物:指美好的景色。
5. 乍晴暄:突然放晴和温暖。
6. 连月余寒:连续几个月都有剩余寒冷的感觉。
7. 犬子:此处表示谦虚,意为自己的儿子。
8. 琴台:古代的弹琴场所。
9. 扬雄:西汉著名文人,曾撰写《太玄经》等书。
10. 墨沼:指书墨之地,此处泛指文人雅士聚会的地方。
11. 宿草:指夜晚开始生长的草。
12. 交加绿:形容草木绿油油的景象。
13. 鸣禽:发出声音的鸟类。
14. 相闘喧:互相争斗并发出嘈杂的声音。
15. 秀麦:生长茂密的麦子。
16. 暖日:温暖的阳光。
17. 几重:几层。
18. 苍翠:青绿色。
19. 满郊原:遍布整个郊外。
去完善
赏析
《游琴台墨池》的诗意有如这样一幅画卷:在春意盎然的日子里,繁花似锦的景象却没有出现,经历了长时间寒冷的压抑,花儿们尚未开放出绚丽的花瓣。我们来到了这座幽静的琴台和墨池遗迹,只能看到曾经的古寺和已经荒废的花园。这墨池周边的草木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一片绿意盎然,而林外的鸟儿们却在争相歌唱,争斗着谁的声音更动听。远处的田野里,春日的阳光照耀着即将抽穗的麦苗,层层叠叠的绿色覆盖了广袤的原野,带来一种宁静致远的气息。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游琴台墨池》是北宋著名文人吴中复的一首古体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079年,时值北宋神宗时期。这一时期,科举制度的完善使得文人士大夫阶层逐渐崛起,文化艺术呈现出繁荣昌盛的景象。诗人吴中复正是这一时期的佼佼者,他才华横溢,学识渊博,深受朝廷重用。
在这个时期,吴中复的人生际遇颇为坎坷。他曾因直言进谏而被贬官,后又因才学出众而受到朝廷的重视。这种人生经历使他深刻体会到了世态炎凉和人性的复杂,也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游琴台墨池》这首诗中,吴中复通过对琴台墨池的描绘,表达了他在人生旅途中的感悟和对世事无常的感慨。诗中既有对美好景色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这种情感与时代背景相结合,使得这首诗成为了北宋文人诗的代表作之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