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中秋待月终夕阴晦偶书

标题包含
中秋待月终夕阴晦偶书
待月西楼上,平秋气象分。 辉光唯此夜,遮掩奈浮云。 红烛灯交烂,清香篆自薰。 明年好景在,何处会多闻。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赏月登楼,感受秋季的气息; 璀璨月光,却被浮云遮挡; 红烛照耀,香气袅袅升腾; 明年的美景,期待再相逢。
去完善
释义
1. 待月:等待月亮出现。 2. 西楼:古代建筑的一种形式,这里指供人赏月的楼阁。 3. 平秋:普通的中秋节。 4. 气象:自然景观。 5. 辉光:月光的照耀。 6. 遮掩:被遮挡住。 7. 浮云:比喻障碍、困难。 8. 红烛:蜡烛的颜色。 9. 灯交烂:灯火交织,灿烂夺目。 10. 清香:淡雅的香气。 11. 篆自薰:指香炉中的烟缕上升,散发香气。 12. 明年:第二年。 13. 好景:美好的时光。 14. 多闻:听得多,见识广博。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中秋节期待明月却最终因阴晦未能如愿的诗歌。诗人用“待月西楼上”描述了人们在中秋节这一天对于明月的期盼,而“平秋气象分”则暗示了天气变化无常。尽管月亮被浮云遮住了光辉,但人们仍然能感到它的存在。诗中“红烛灯交烂,清香篆自薰”两句展现了中秋节的灯火辉煌和温馨的氛围。最后,诗人表示,虽然今年的月亮没有出现,但他相信明年会有更好的景色等待着他去欣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中秋待月终夕阴晦偶书》是北宋著名文人吴中复所创作的。这首诗歌出现在公元960年至1127年间的宋初时期,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吴中复在官场生涯中经历了多次起起落落。他曾担任过谏议大夫等重要职务,但因直言敢谏而屡次受到排挤和贬谪。在中秋月圆之时,他心中充满了对团圆的期待和对家人的思念,但却因天气阴晦而无法赏月,因而写下了这首诗表达内心的无奈和感慨。 同时,这一时期的宋代社会呈现出了市民文化的繁荣,许多文人都开始关注现实生活和社会现象,并且以此为创作源泉。这种氛围也为吴中复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