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普化和尚赞

标题包含
普化和尚赞
走城郭,摇铃铎。 堂前吃生菜,触著馿性发。 勘破河阳木塔,擒下临济小卒。 赚却镇州一城人,铎声已远青天阔。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法薰(1853年-1924年),俗名李瑞清,字祥符,号瑞清居士,别号清道人、大聋。他是清末民初的一位著名书画家、诗人、教育家,被誉为“清道人”。 释法薰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他年...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走在城墙和城楼间,轻轻摇晃着响铃。 在大厅前的草地上吃饭,碰到了驴子使性子闹腾起来。 看破了河阳的木制高塔,捉到了临济的小兵。 赚得了整个镇州的一城人,铃声已经远去,天空显得更宽阔了。
去完善
释义
1. 走城郭:行走在城市和乡村之间。城郭,指城市和乡村。 2. 摇铃铎:晃动着手中的铃铎。铃铎,佛教用物,用于召集信徒。 3. 堂前吃生菜:在寺庙的大殿前吃着生食。生菜,指生的食物,这里是指素食。 4. 触著馿性发:触碰到驴子就会发火。馿性发,比喻人的脾气不好,容易发火。 5. 勘破河阳木塔:看破了河阳的木塔。河阳,位于今河南沁阳市。木塔,指的是古代的木质结构的高塔。 6. 擒下临济小卒:捉拿住了临济寺的小兵。临济,位于今山西太原市西南。小卒,小兵,这里指僧人。 7. 赚却镇州一城人:欺骗了整个镇州的百姓。镇州,位于今河北正定县。 8. 铎声已远青天阔:铎声已经远去,天空显得更为宽广。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普化和尚”为主题,通过对普化和尚形象的描绘,展现出其洒脱不羁、不拘小节的人物特点。首句“走城郭,摇铃铎”描述了普化和尚在城市中游荡、鸣响法铃的形象,显示出其世俗中独立行走,宣扬佛法的精神风貌。接下来的诗句则通过几个生动的场景描绘,进一步突显了普化和尚的个性:在寺庙前的菜园品尝新鲜蔬菜,“触著馿性发”表达了他的无拘无束、随性自然;破解佛理的疑难问题,如同捉拿临济军中的小卒一般轻松自如;用智慧和学识赢得人们的敬服,而他的教诲和影响已经超越城市,延伸至宽广的天空。全诗以其生动形象的表现手法,展现了一幅立体丰满的普化和尚画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普化和尚赞》是宋代诗人释法薰所创作的一首赞美诗,赞美的是普化和尚的高尚品质与禅定功夫。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10世纪末至11世纪初的北宋时期。 在释法薰创作这首诗歌时,正值北宋政治相对稳定、经济较为繁荣的时期。这一时期的佛教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僧侣们纷纷通过修行和传教弘扬佛法。释法薰作为一位云游四方的僧人,对普化和尚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于是创作了这首诗歌。 在这段时间里,释法薰经历了许多人生的起伏。他曾在寺庙中刻苦钻研佛理,也曾在民间传播佛法,还曾经历过战争的苦难。这些丰富的人生经历使得他对普化和尚的精神境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从而创作出这首具有强烈感染力的诗歌。 此外,在这一时期,北宋社会虽然表面上看似平静,但暗地里却存在着种种矛盾和问题。这些社会问题促使释法薰思考如何通过对佛法的理解和实践来化解人们的痛苦。因此,这首诗不仅是对普化和尚的赞美,也是对当时社会的一种反思和期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