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
望望峰峦紫翠凝,杖藜补屐谩登登。樵歌谷静声相荅,雨霁林香气欲蒸。行乐可无诗似锦,从容那用酒如渑。何当摆脱尘中虑,许我移家共作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遥望山峰紫翠汇聚,手拄藜杖穿上木屐缓步登山。
山谷中回响着樵夫歌声,宁静又相互回应;雨后山林间的香气仿佛要蒸腾出来。
旅行乐趣不需诗词描绘就已如锦绣般美好,悠闲自在更不需要美酒佳肴。
何时能抛却尘世烦忧,愿与我一同搬家做邻居,共享这美景与安宁。
去完善
释义
1. 山行:诗人描述进山探访自然景色的情景。
2. 金涓:明朝文学家。
3. 望望峰峦紫翠凝:望望,抬头看;峰峦,山峰与山丘;紫翠,指山间的翠绿景色;凝,凝聚。这句意为抬头望去,紫色和翠绿色的山峦汇聚在一起,构成一幅美丽的画面。
4. 杖藜补屐谩登登:杖藜,扶杖而行;补屐,修补鞋子上的破洞;谩登登,形容慢慢往上走的样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诗人拿着拐杖,一边慢慢地走在山间小路上,一边修补鞋子的破损处。
5. 樵歌谷静声相荅:樵歌,打柴人唱的山歌;谷静,山谷的宁静;声相荅,回声相互回应。这句描绘了在宁静的山谷中,砍柴人的歌声在山间回荡的情景。
6. 雨霁林香气欲蒸:雨霁,雨后晴朗的天气;香,山林中的花草树木的香气;欲蒸,仿佛要蒸发出来。这句话写出了雨后清新的空气中,山林的气息扑鼻而来。
7. 行乐可无诗似锦:行乐,游山玩水,欣赏美景;可无,可以不;诗似锦,诗句如画,美丽如锦缎。这句话表达诗人以诗歌记录行乐的情景,赞美诗篇如锦缎般美丽。
8. 从容那用酒如渑:从容,悠闲自得的心情;那用,不用;酒如渑,比喻美酒醇厚。这句意味着诗人认为在美景面前,不需要依赖醇美的酒来增添兴致,内心已足够从容愉悦。
9. 何当摆脱尘中虑:何当,何时能够;摆脱,摆脱世俗的烦恼;尘中虑,俗世的忧虑。这句话表达了诗人渴望早日远离世俗烦恼,过上悠然的生活。
10. 许我移家共作朋:许我,允许我;移家,搬离现居地;共作朋,共同成为朋友。这是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希望有一天能与人结伴,共享美好时光。
去完善
赏析
《山行》是南宋诗人金涓的一首山水田园诗,描绘了作者在山间行游的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想。
首联“望望峰峦紫翠凝,杖藜补屐谩登登”,诗人登高望远,眺望四周的山峦,只见群山环绕,草木葱郁,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诗人拄着拐杖,穿着木屐,悠然自得地登山漫步。这里以“望望”和“杖藜补屐”的细节描写,形象地展现了诗人在山间行走的姿态,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恬淡心态。
颔联“樵歌谷静声相荅,雨霁林香气欲蒸”,诗人在山中漫步时,听到远处传来的樵夫唱歌的声音,山谷的宁静使歌声显得格外悠扬;雨后初晴,林间的湿润空气使得花香更为浓郁,仿佛将要蒸发出来一般。这一联通过对声音和嗅觉的感受,表现了山间环境的宁静与美好,以及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欣赏之情。
颈联“行乐可无诗似锦,从容那用酒如渑”,诗人认为在这样的美景之中,尽情享受快乐的生活,即使没有华丽的诗篇来描述也不觉得遗憾;在如此宁静的环境里,心境平和,无需像美酒那样浓烈的刺激也能保持愉快的心情。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山水之乐的体验和理解,以及对生活的积极乐观的态度。
尾联“何当摆脱尘中虑,许我移家共作朋”,诗人感叹何时能摆脱世俗的烦恼,来到这美丽的山中,与友人共享田园生活。这里的“摆脱尘中虑”意味着诗人向往超脱尘世纷扰的生活方式,而“移家共作朋”则表达了对这种美好生活的期许。
整首诗通过诗人山行的所见所闻,表现出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世界的向往,情感真挚,意境优美,是一首具有浓厚生活气息和抒情色彩的佳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山行》是南宋诗人金涓的一首描绘秋山景色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孝宗乾道年间(公元1165年-1173年)。
在这期间,金涓因科举落第而游历四方,他深入民间,体察民情,写下了一系列反映民间疾苦的诗篇。他的诗才得到了当时的文坛领袖陆游、杨万里等人的赞誉,被称为“江湖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在《山行》创作的时间段内,南宋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文化有所发展,但边疆问题仍然严峻。金国入侵,百姓生活困苦。金涓作为一位关心民生疾苦的诗人,他在《山行》中通过描绘秋山景色,表达了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安宁的期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