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自叹

标题包含
自叹
雀声催我过湖西,日暮归来看药畦。耄老不思安乐土,问人何处托幽栖。白云出岫心何在,仙鹤离巢树欠低。携取琴书便归去,奚烦更待杜鹃啼。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小鸟的鸣叫声催促着我走过湖泊的西岸,太阳即将落山,我走在归途上观察着那一片片药田。老人不再向往安乐窝,只想寻一处清幽的地方安顿下来。在白云之中我忘记了内心的忧虑,看那仙鹤离开巢穴,大树也显得不够高大。带着我的书籍和乐器,我将要回到那个宁静的地方去,不必等到杜鹃啼哭的时候。
去完善
释义
1. 湖西:指太湖以西的地区,这里可能指的是金涓当时所在的地理位置。 2. 日暮: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形容天色渐晚。 3. 药畦:种植药材的田地。 4. 耄老:指年纪很大的老人。耄,指八十岁;老,指六十岁。这里可能是作者自指。 5. 安乐土:指生活安宁、快乐的地方。 6. 幽栖:指隐居的地方。 7. 白云出岫:形容云雾从山间升起,象征着隐逸之情。岫,山洞。 8. 仙鹤离巢:形容仙鹤离开栖息地,象征着高洁的品质。 9. 琴书:泛指乐器和书籍,表示爱好文艺。 10. 奚烦:即何烦,表示何必麻烦。 11. 杜鹃啼:杜鹃鸟的叫声,古人常常用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自叹》,是诗人金涓对自己的生活境遇和心态的感慨与表达。诗中,金涓以雀声、日暮、耄老等自然景象和个人遭遇为背景,生动地描绘了自身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的不满。通过将抽象的情感寄托于具象的事物之上,如雀声、药畦、白云、仙鹤等,诗人表达了对自己理想的执着和对现实的无奈。同时,诗人以“携取琴书便归去,奚烦更待杜鹃啼”表达了对未来的期许和对生活的决心,使整首诗充满了深沉而浓烈的感情色彩。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自叹》是元朝诗人金涓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歌创作于元朝末年,当时中国社会正处于动荡不安的历史时期。 在这个时期,金涓作为一位才情横溢的文人墨客,他对时事有着深刻的洞察力和敏锐的感知力。他曾参与科举考试,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及第。后来,他离开家乡,游历四方,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探讨人生哲理和诗歌创作。然而,命运并未眷顾这位才子,他在漂泊的过程中遭遇了诸多磨难,如贫困、疾病等。 金涓在创作《自叹》时,正值元朝末年,社会矛盾激化,人民生活困苦。在这样的背景下,金涓通过对自身命运的感慨,表达了文人墨客在面对时代变革时的无奈与悲凉。这首诗不仅展示了金涓个人的遭遇,更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普遍现象,具有深刻的历史价值和人文意义。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