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沈漕宜之父主管
蝉蜕轩裳早,冰融义理深。
但知捐世累,谁复识公心。
宇宙终埋玉,哀荣有赐金。
遥怜九原上,烟雨暗寒林。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译文】:
知了脱壳即成熟,道理深奥如同冰消融。
了解抛弃世俗烦恼,谁能理解您的高尚情操?
离世之时珍藏如玉,哀荣之中获赐黄金。
在遥远的地方思念您,忧伤如同九原上的昏暗森林和烟雨中。
去完善
释义
1. 蝉蜕轩裳早:蝉蜕原指蝉蛹脱壳变为成虫,这里形容官僚阶层身份的转换。
2. 冰融义理深:冰融比喻公正、清廉的品质。义理深指其品质的深厚程度。
3. 但知捐世累:只知放弃世俗的烦恼与拖累。
4. 谁复识公心:有谁真正了解你的公心?
5. 宇宙终埋玉:"宇宙"泛指天地间,"埋玉"是指埋在泥土里的宝玉,这句意指无论天地如何广大,最终总会有人记住他的高尚品质。
6. 哀荣有赐金:"哀荣"指的是悼念的仪式,"赐金"则是皇帝赏赐给丧家的金钱。
7. 遥怜九原上:"九原"本为山名,后来成为坟地的代称。
8. 烟雨暗寒林:形容墓地的环境,阴雨绵绵,显得凄冷无比。
去完善
赏析
《挽沈漕宜之父主管》是一首悼念逝去者的诗。诗人用“蝉蜕轩裳早,冰融义理深”描述了逝者超脱世俗、胸怀宽广的品性。在“但知捐世累,谁复识公心”中,诗人表达了对逝者的敬意和怀念,凸显了其品德高尚却默默无闻的形象。“宇宙终埋玉,哀荣有赐金”意味着逝者虽离世,但其精神长存,人们将以各种方式纪念他。最后,“遥怜九原上,烟雨暗寒林”表达出诗人对逝者离世后的孤独与悲伤之情。全诗以生动的形象传递了对逝者的敬仰与哀思,情感深沉而真挚。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挽沈漕宜之父主管》这首古诗出自宋代诗人彭龟年。据考,此诗创作于公元1147年。在这一年里,彭龟年遭受了人生中的一次重大变故,他的好友沈漕宜的父亲不幸去世,这对他产生了极大的触动。当时的时代背景是宋高宗时期,国家政治相对稳定,但民间疾苦仍在所难免。在这种情况下,彭龟年深感人生无常,故以诗哀悼故人,同时也抒发自己对生死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视。这首诗既是彭龟年对友人的悼念,也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深思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