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杨诚斋赴江东漕

标题包含
送杨诚斋赴江东漕
爱公喜公去,爱国喜公住。 公去不可留,一节江东路。 停杯与公别,琐琐不足疏。 金陵古都会,形势天所付。 江淮有前蔽,荆楚无后顾。 矫首对山河,亦足发外惧。 钱唐六十年,帖帖泰山措。 繁华视旧都,无复郇瑕虑。 郇瑕仅忧贫,虽贫犹未斁。 安得小范老,前席借一箸。 重画汴洛谋,起此宴安痼。 金粟互输送,甲兵更守戍。 去来徜习惯,缓急乃暇豫。 耳闻不如见,公见况超悟。 愿公细平章,心期一言寤。 从此日暮云,不外锦囊句。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彭龟年(1041-1108),字子寿,号止堂,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彭龟年出生于江西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的一个书香门第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年轻时便以文才出众而闻...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尊敬的小范,我热爱您离去时那洒脱不羁的风度,也感谢您为祖国而留下的坚毅。 您的离去使我无法挽留,但那沿江边的一节节小路却仿佛仍在眼前。在与您道别的那个时刻,一切琐碎之事都不再值得我担心。金陵这座古代的大都市,承载着天地间赋予的豪雄气概。长江、淮河形成天然屏障在前,楚地则再无后顾之忧。仰望着壮丽的山河,足以激起内心深处的恐惧。 钱塘已经历了六十年的沧桑,如今已平静如泰山一般稳定。这座城市繁盛胜过昔日的首都,无须担忧其衰败。只有郇瑕之地令人忧虑贫困,虽然贫穷但未尝不幸。我盼望着您这位德高望重的长者,能坐在我的身边,借助这一双筷子,描绘出汴京和洛阳的美好图景,一起解除这个“宴安”之病的顽固症结。金银粟米相互输送,战士们整装待发。人们来回自由,闲暇时光便关注生活的缓慢节奏。亲耳聆听终究不如亲眼目睹,但您可以洞悉一切。我希望您能详细分析我们的现状,以期在关键时刻得到您的点拨。从这以后,我将时刻牢记您那深沉的智慧,把内心的期望寄托在这美妙的诗篇之中。
去完善
释义
注释如下: 1. 诚斋:南宋诗人杨万里的号。 2. 江东漕:主管长江中下游地区粮食运输的官员。 3. 爱公喜公去,爱国喜公住:表达对杨诚斋离去的不舍和期望他继续留在朝中的爱国情感。 4. 一节:指杨诚斋的品质气节。 5. 停杯与公别,琐琐不足疏:表达临别时想对杨诚斋说的话很多,但又觉得不足以表达自己的心意。 6. 金陵:即今江苏南京,古代六朝都城所在地。 7. 江淮有前蔽,荆楚无后顾:指出长江和淮河之间有屏障,楚地的后方没有敌人威胁。 8. 矫首对山河,亦足发外惧:表示抬头看着江山,也足以引起外部忧虑。 9. 钱唐:即今浙江杭州。 10. 郇瑕:古代城市名,这里代指繁荣的城市。 11. 安得小范老,前席借一箸:希望有一位像范仲淹一样的人才,在朝廷上借助他的力量。 12. 重画汴洛谋,起此宴安痼:重新规划汴京和洛阳的发展,解决安乐中的弊端。 13. 金粟互输送,甲兵更守戍:金粟互相运送,军队轮流戍守。 14. 去来徜习惯,缓急乃暇豫:无论是离开还是留下,都要适应各种情况,以应对紧急情况。 15. 耳闻不如见,公见况超悟:亲眼看过的,比听说过的更能领悟其中道理。 16. 愿公细平章,心期一言寤:希望杨诚斋仔细考虑,期待他的一句话能使人醒悟。 17. 日暮云:暗指杨诚斋的诗才。 18. 不外锦囊句:意为杨诚斋的佳作一定不止这些。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颂了杨诚斋的才华、品德和壮志。诗人表达了对他离去的惋惜,但又为他能在重要的岗位上发挥才能而感到欣喜。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大事的关注和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杨诚斋赴江东漕》是南宋诗人彭龟年送别杨诚斋(即杨万里)的一首词。这首词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1165年左右,正值南宋王朝初期,金国侵略,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彭龟年和杨万里都是朝廷的重臣,分别担任谏议大夫和中书舍人之职。他们共同关注国家民族的兴衰存亡,并积极参与政治活动。然而,当时的政治环境并不乐观,皇帝宋孝宗虽然有一定的励精图治之心,但现实却是权臣当道,官场腐败严重。因此,两位诗人在这个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不得不告别好友杨万里,派遣他前往江东任漕官。 这首词既是表达对好友杨万里的祝福和期待,也是对这个时代黑暗的痛诉。通过描绘江湖山水之美景,寄托了他们对国家未来美好愿景的热切期盼。这首词体现了彭龟年和杨万里身处艰难时期的坚韧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