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子春过浙和周去华韵五绝
双峰翠扫半天馀,遥想岷峨霁雪初。
足踏东南今已遍,却思归卧旧时庐。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山岭重叠,青翠绵延于天际,让人想起遥远蜀地的雪山美景。如今已经游历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心中却开始怀念起曾经的故乡。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甲子春:即甲子时春季。
2. 浙:浙江省的简称,这里指的是浙江省。
3. 和周去华韵五绝:一种诗体形式,与周去华的诗韵律相唱和。
4. 双峰:指四川省境内的两座山峰,分别是西边的雪山和东边的峨眉山。
5. 翠扫:形容山峰的绿色映照天空。
6. 半天馀:即半天,形容山峰高耸入云的景象。
7. 遥想:指远远地想象。
8. 岷峨:指四川省的岷山和峨眉山,是诗人故乡的象征。
9. 霁雪初:指雨后天晴时的景象。
10. 足踏东南:指在南方地区游历。
11. 却思:反而思念。
12. 归卧:回乡隐居。
13. 旧时庐:以前的住处,这里指诗人故乡。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双关的笔法展现了中国古代诗人的孤独和无奈。诗人将自然界的美景与内心情感相结合,借景抒情,使得诗歌充满了深深的哀愁。同时,该诗又以时间的流转暗示出世事的无常,使读者感叹不已。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甲子春过浙和周去华韵五绝》是南宋诗人史尧弼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264年,正值南宋末年。
在这个时期,史尧弼经历了人生的起起落落。他曾担任过地方官员,但由于战乱和朝廷的腐败,他的仕途并不顺利。他曾一度被贬职,但在遇到知己周去华后,两人的友情使他在诗坛上崭露头角。
这个时期的社会背景也相当复杂。南宋末年,金兵入侵,国家陷入战乱,百姓疾苦。然而,朝廷却腐朽不堪,皇帝昏庸无能,官员贪污腐化,使得国家局势愈发危急。在这种背景下,史尧弼对国家和人民的命运深感忧虑,但他又无力改变现状,只能以诗歌来表达他的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