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归雁

标题包含
归雁
北走南征象我曹,天涯迢递翼应劳。 似悲边雪音犹苦,初背岳云行未高。 月岛聚栖防暗缴,风滩斜起避惊涛。 时人不问随阳意,空拾栏边翡翠毛。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陆龟蒙,字鲁望,唐朝时期文人,苏州人。他的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公元834年至880年之间。 陆龟蒙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才华横溢,学识渊博,尤其擅长诗词歌赋。然而,他在科举考试中并...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向北远行向南征战都像我们一样,天各一方让人倍感辛劳。 仿佛在悲痛边疆的苦寒之音,初次离开山岳尚未攀至高处。 在水边的岛屿聚集栖息,预防黑暗中的突袭;在风中的滩涂斜起,避免惊吓的波涛。 世人并不关心跟随阳光的温暖之意,只能空手拾起栏杆旁的翡翠之毛。
去完善
释义
1. 北走南征:指大雁从北方飞往南方。 2. 象我曹:象,模仿;我曹,我们这类人。这里是诗人以大雁自比。 3. 天涯:天地的边缘,形容极远的地方。 4. 迢递:遥远的样子。 5. 翼:鸟的翅膀。 6. 应劳:应该感到辛劳。 7. 悲边雪:悲伤边境的雪。这里指大雁因雪而悲鸣。 8. 音犹苦:声音依然痛苦。 9. 岳云:山顶的云彩。 10. 月岛:指江中的沙洲。 11. 聚栖:聚集栖息。 12. 暗缴:暗中设置的捕鸟工具。 13. 风滩:多风的河滩。 14. 斜起:斜飞。 15. 避惊涛:避免受到惊吓的波涛。 16. 时人:当时的人们。 17. 随阳意:随着阳气迁移的意愿。 18. 空拾栏边翡翠毛:空拾,白白地拾取;翡翠毛,翠鸟的羽毛。这里用翠鸟比喻美好的事物,意为人们并不了解大雁迁徙的原因,只是随意捕捉它们。
去完善
赏析
《归雁》是唐朝诗人陆龟蒙所作的一首描绘大雁迁徙景象的诗。在这首诗中,陆龟蒙通过对大雁的观察和描述,表达了对其辛勤、坚韧精神的赞美,同时也借以抒发自己的感慨与怀乡之情。 首联“北走南征象我曹,天涯迢递翼应劳”,将大雁比作自己及同行者们,形象地展示了在大雁南北迁飞的过程中,它们的艰辛与劳累。诗人通过“天涯迢递”这一词语,表现出大雁长途跋涉的壮观场面。 颔联“似悲边雪音犹苦,初背岳云行未高”,进一步描述了大雁迁徙时的情景。其中,“悲边雪”意味着大雁可能因为寒冷而发出痛苦的哀鸣;而“初背岳云”则表现了它们在刚刚离开高山时的飞行状态。这两句诗凸显了雁群迁徙过程中的艰苦。 颈联“月岛聚栖防暗缴,风滩斜起避惊涛”,描绘了大雁在夜间休息时的警惕与避险行为。它们选择在岛屿上聚集,以防备可能出现的暗箭(猎人的捕杀);而在风浪较大的河滩上,它们会选择斜着起飞,以免受到惊涛骇浪的影响。这里,诗人展现出大雁在生活中所展现出的智慧和机敏。 尾联“时人不问随阳意,空拾栏边翡翠毛”,揭示了人们只关注雁群的羽毛之美,却忽视了它们为了生存而付出的努力和牺牲。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人们只追求表面现象,不关心实质问题的批评,同时也表达出自己对大雁们辛劳付出的敬佩。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归雁》是唐代诗人陆龟蒙创作的一首描绘大雁南飞景象的七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869年前后,正是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困苦。 在创作这首《归雁》时,陆龟蒙正处于人生的低谷期。他才华横溢,却因种种原因未能在官场崭露头角,反而因为抨击时政、同情百姓疾苦而受到权贵的排挤。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自然景物,通过描绘大雁南飞的景象,表达了对于故乡的思念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与此同时,晚唐时期的社会背景也非常复杂。当时,唐朝国力逐渐衰弱,边疆战乱不断,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陆龟蒙作为一名关心国家命运的诗人,他以敏锐的观察力和深沉的情感,将时代的苦难反映在自己的作品中,使得《归雁》具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思想。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