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峡
巫峡七百里,巫山十二重。年年自云雨,环佩竟谁逢。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巫峡绵延七百里,巫山有十二层。每年云雾弥漫细雨飘,谁能有幸得美人相伴?
去完善
释义
1. 巫峡:位于长江上游重庆巫山县与湖北巴东县之间的一段峡谷,全长约50公里,为三峡中最连贯最壮观的一段。
2. 巫山:泛指重庆巫山县境内的山脉,因神话传说中的巫山神女而得名。
3. 七百里:形容巫峡长度之大。
4. 十二重:形容巫山的层峦叠嶂。
5. 自云雨:巫山地区多雨多雾,因云雾缭绕如仙境得名。
6. 环佩:古人身上佩戴的玉饰,这里借指美人。
7. 竟谁逢:竟然有谁在相逢。表达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期待。
去完善
赏析
《巫峡》是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一首描绘三峡风光的诗歌。这首诗以简洁的诗句展现出了巫峡壮丽的自然景色和神秘的氛围。
首句“巫峡七百里”,写出了巫峡连绵不绝、深不可测的特点,表现出其险峻的地势。接下来的“巫山十二重”则形象地描绘出巫山的层峦叠嶂,为读者展示了一幅壮美的山水画卷。
第二句“年年自云雨”意味着巫山地区常年云雾缭绕,雨水充沛。这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述,还巧妙地隐含了楚襄王与巫山神女的传说。诗人以此暗示此处环境绮丽迷人,充满神话色彩。
诗的最后两句“环佩竟谁逢”则以传说的尾声结尾,点明即使此间云雾缭绕、神女云集,然而能得见并与之相遇的人却少之又少,进一步渲染了巫山神秘的氛围。
全诗通过描绘巫峡、巫山的壮丽景色以及其背后的神话传说,传达了诗人对巫山美丽风光的赞美以及对未知世界的向往。同时,诗句也寄寓了诗人怀才不遇、感慨身世的情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巫峡》是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一首描绘巫峡风光的七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唐末,大约在公元879年至907年之间。在这个时期,唐朝国势逐渐衰落,社会矛盾激化,农民起义频发。
陆龟蒙生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他的一生充满波折。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都未能取得成功。为了谋生,他曾在地方官府任职,但因不满官场腐败而辞职回乡。在故乡吴淞江畔,他过上了耕读自娱的生活,结交了许多文人墨客,共同探讨诗歌创作。
在《巫峡》这首诗中,陆龟蒙通过对巫峡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他认为自然界的鬼斧神工是人类无法企及的,这也反映出他对人类社会的一种反思。此外,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纷争的厌倦。这种情感反映了陆龟蒙在那个动荡时代中对安定生活的渴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