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行
少年事远游,迢迢指岐路。
遥天值秋晏,烟光澹如素。
寥落淮南山,影入扬子渡。
出入三十年,久嗟韦带误。
老来感节物,此意谁与喻。
独知拥毳坐,无复晨征路。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青少年的时候向往远方,遥远的地方便是歧路。
遥远的天空在秋天,烟雾弥漫如同白色般淡薄。
孤独的坐落在淮南山间,倒影在扬子江渡口。
来来回回三十年,长久感叹人生被误解。
老了感受节日的氛围,这种情感谁能理解呢?
只有知道拿着毳衣坐在那里,不再早晨赶路了。
去完善
释义
《远行》是唐代诗人沈辽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里是对其中词语的注释:
1. 少年事远游:年少时就离家远行。
2. 迢迢指岐路:迢迢,遥远的样子;岐路,分岔的道路。这句是说离家远行寻找前程的道路。
3. 遥天值秋晏:遥天,遥远的天空;秋晏,秋天的傍晚。
4. 烟光澹如素:烟光,远望时景象朦胧的样子;澹如素,像白色一样清淡。
5. 寥落淮南山:寥落,稀疏;淮南,淮河以南的地区。
6. 影入扬子渡:影,即淮南山的影子;扬子渡,在江苏扬州一带的渡口。
7. 出入三十年:出入,在此意为外出奔波;三十年,虚指多年。
8. 久嗟韦带误:韦带,皮带的通称;误,错误的选择。这句是说长时间的感叹自己选择了一条错误的道路。
9. 老来感节物:节物,节令中的事物。
10. 此意谁与喻:喻,理解;这句意思是这种情感有谁能理解呢?
11. 独知拥毳坐:毳,细毛;坐,坐着不动。这句说只有自己知道在这寒冷的天气里孤独地坐着。
12. 无复晨征路:无复,不再;晨征路,清晨出行的路。这句是说不再沿着早晨行路的方向前行。
去完善
赏析
《远行》是沈辽的一首写离愁别绪的诗。诗人以“少年事远游”开篇,描绘了离家远行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在离别时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迢迢指岐路”也暗示了诗人的征途漫长且艰辛。
接下来,诗人通过描述秋天傍晚的景色——“遥天值秋晏,烟光澹如素”,表达了季节的变化以及思乡之情的浓厚。其中,“澹如素”描绘了秋天的宁静和平淡,也象征着诗人心境的平静和淡泊。
紧接着,诗人通过描绘淮南山和扬子渡的景象——“寥落淮南山,影入扬子渡”,表达了离家在外的孤独和对家乡的深深眷恋。这里,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传达出自己漂泊在外的心境以及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在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感慨道:“出入三十年,久嗟韦带误。”表达了自己离家三十年的辛酸历程以及对家庭责任的愧疚。其中,“韦带误”是指因疏于家务而导致的过失,这也反映出诗人对于家庭的牵挂和责任。
最后,诗人感叹道:“老来感节物,此意谁与喻。独知拥毳坐,无复晨征路。”这是诗人对于年老的感慨,也是对人生旅途的无奈。其中,“拥毳坐”是指披着毛皮坐在炉火边,表达了诗人对温暖和家庭的渴望。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离别、岁月、故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深的乡愁和人生的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远行》是宋代诗人沈辽的一首离别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985年,当时沈辽正面临着科举落第的挫折。在这一年里,他努力拼搏,期待能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但遗憾的是未能如愿。在这种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表达离别之情和对未来期望的诗篇。
沈辽生活在宋朝初期,这是一个文人墨客辈出的时代。当时的文人往往通过诗词歌赋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沈辽作为其中的一员,他的诗歌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沉的情感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在《远行》这首诗中,他以别离为主题,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