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姝媚
吹笙池上道。
为王孙重来,旋生芳草。
水石清寒,过半春犹自,燕沈莺悄。
樨柳阑干,晴荡漾、禁烟残照。
往事依然,争忍重听,怨红凄调。
曲榭方亭初扫。
印藓迹双鸳,记穿林窈。
顿隔年华,似梦回花上,露晞平晓。
恨遂孤鸿,客又去、清明还到。
便鞚墙头归骑,青梅已老。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吹笙池边的小路上,王孙们再次归来,周围的芳草茂盛地生长着。清澈的河水和石头,虽然已过春天,但仍然充满了清凉的感觉。燕子低飞,莺鸟寂静,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桂花树和柳树环绕着栏杆,阳光在水面上荡漾,烟消云散,留下夕阳的余晖。那些往事仍然历历在目,让人不忍心再去聆听那哀怨的红色歌声。
庭院里的亭子刚刚被打扫过,地上的苔藓痕迹仿佛是双鸳鸯的印记,记得他们曾经穿过树林的幽深之处。时光荏苒,仿佛回到了过去的美好时光,清晨的露水滴在了盛开的花朵上。
然而,悲伤和孤独如同孤独的鸿雁,客人离去,清明时节还会再来。即使墙头的马匹已经归去,青梅已经老去,但那些美好的回忆仍然留在心中。

去完善
释义
1. 吹笙池上道:指在池边的道路上吹奏笙乐。
2. 为王孙重来:王孙,指贵族子弟;重来,指再次来到这个地方。
3. 旋生芳草:形容春天的景色美好,芳草丛生。
4. 水石清寒:形容水石的清凉,表示春天的寒冷。
5. 过半春犹自:表示春天已经过去一半,但仍然生机勃勃。
6. 燕沈莺悄:燕子低飞,莺鸟无声,形容春天的宁静。
7. 樨柳阑干:樨柳,指桂花和柳树;阑干,指栏杆,形容桂柳环绕的景色。
8. 晴荡漾、禁烟残照:形容阳光在水面上荡漾,禁烟是指清明节,残照表示春天的夕阳。
9. 往事依然:指过去的往事仍然历历在目。
10. 争忍重听,怨红凄调:怨红,指春天的花朵;凄调,指悲伤的旋律。表示不忍心再次听到过去的悲伤故事。
11. 曲榭方亭初扫:曲榭和方亭都是古代建筑;初扫,表示刚刚打扫过。
12. 印藓迹双鸳,记穿林窈:藓迹,指苔藓的痕迹;双鸳,指鸳鸯;记穿林窈,表示记得穿过林间的幽静小路。
13. 顿隔年华,似梦回花上,露晞平晓:顿隔年华,表示时间突然流逝;梦回花上,表示回到过去的梦境;露晞平晓,表示早晨的露水已经干涸。
14. 恨遂孤鸿,客又去、清明还到:孤鸿,指孤独的鸿雁;客又去,表示离开这个地方;清明还到,表示在清明节的时候还会回来。
15. 便鞚墙头归骑,青梅已老:鞚墙头,指墙头的马;归骑,指归来的马匹;青梅已老,表示青梅已经成熟,但已经不再新鲜。

去完善
赏析
这首《三姝媚》是吴文英的一首词作,以优美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和作者对往事的怀念。词中通过对比今昔,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过去的回忆。
开头两句“吹笙池上道”,描绘了作者在池边的景象,吹笙意味着作者在欣赏春天的美景,同时也暗示了作者的闲适心情。接下来“为王孙重来,旋生芳草”,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命的赞美,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对过去的怀念。
“水石清寒,过半春犹自,燕沈莺悄”,这句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水石清寒表明春天的寒冷,过半春犹自则表示春天的生命力,燕沈莺悄则暗示了春天的寂静。这句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时光的感慨。
“樨柳阑干,晴荡漾、禁烟残照”,这句描绘了春天的景色,樨柳阑干表示春天的柳树,晴荡漾则表示春天的阳光,禁烟残照则暗示了春天的短暂。这句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时光的感慨。
“往事依然,争忍重听,怨红凄调”,这句表达了对过去的回忆,往事依然表示过去的美好回忆,争忍重听则表示对过去的无奈,怨红凄调则暗示了过去的悲伤。这句通过对过去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时光的感慨和对过去的怀念。
结尾两句“曲榭方亭初扫,印藓迹双鸳,记穿林窈”,描绘了春天的景色,曲榭方亭初扫表示春天的清洁,印藓迹双鸳则表示春天的生机勃勃,记穿林窈则暗示了春天的神秘。这句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时光的感慨和对过去的回忆。
整首词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时光的感慨和对过去的回忆。词中的每一个字都充满了诗意,每一句都充满了情感,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三姝媚》是南宋著名词人吴文英的作品。这首词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1240年左右,正值南宋末年,金兵南侵,国家局势动荡不安的时期。
在那个时候,吴文英的人生经历丰富,他曾在临安(今杭州)生活过一段时间,担任过幕僚,对当时的政治、军事和社会状况有深刻的了解。他的作品往往反映出他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和关注。
此外,吴文英所处的时代,正是宋词发展的鼎盛时期,许多文人墨客都在这个时期创作了大量优美的词篇。然而,随着金兵的南侵,这种繁荣的文化景象也逐渐被战争的硝烟所笼罩,这使得吴文英的词作中流露出一种深深的忧患意识。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