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云三犯·西湖清明
羞红颦浅恨,晚风未落,片绣点重茵。旧堤分燕尾,桂棹轻鸥,宝勒倚残云。千丝怨碧,渐路入、仙坞迷津。肠漫回,隔花时见,背面楚腰身。
逡巡。题门惆怅,堕履牵萦,数幽期难准。还始觉、留情缘眼,宽带因春。明朝事与孤烟冷,做满湖、风雨愁人。山黛暝,尘波澹绿无痕。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羞红的眉头带着浅浅的恨意,傍晚的风还没有落下,一片绣花点缀在厚厚的地毯上。古老的堤坝像燕子的尾巴一样分开,桂树下的船桨轻摇,像是鸥鸟的翅膀。马儿躺在残云之中,宛如一件珍贵的艺术品。成千上万的丝线抱怨着绿色,逐渐消失在仙境般的小径里。内心充满迷茫,隔着花丛,时而能见到她背对着我婀娜的身姿。
徘徊不前。在门前感到惆怅,因为遗失了鞋子而更加牵挂。屡次相约却难以确定日期。现在才开始明白,留下的缘分是因为那双深情的眼睛,以及春天的宽腰带。明天的事情就像孤独的烟雾那样寒冷,让满湖的风雨都显得忧愁。山色暗淡下来,尘土波光粼粼,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去完善
释义
1. 羞红颦浅恨:意为害羞的红晕与忧虑的皱眉交织在一起,表现出一种哀愁之情。
2. 晚风未落:表示暮色还未完全降临,傍晚的风吹拂着。
3. 片绣点重茵:描述花朵飘落在厚厚的草地上,点缀其间。
4. 旧堤分燕尾:指西湖边古老的堤坝犹如燕子尾巴一样分岔开来。
5. 桂棹轻鸥:形容船只轻快地行驶在水中,同时表达了诗人渴望自由的心情。
6. 宝勒倚残云:形容宝马倚靠在残阳下,体现出诗人的豪放之气。
7. 千丝怨碧:比喻繁多的柳条如绿色丝带般随风摇曳,流露出淡淡的哀伤。
8. 仙坞迷津:意味着神仙居住的地方云雾缭绕,宛如仙境。
9. 肠漫回:形容诗人内心的矛盾与纠结。
10. 楚腰身:描绘了女子的婀娜多姿,借用楚国美女“细腰”之典。
11. 题门惆怅:表达诗人对往事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担忧。
12. 堕履牵萦:形象地展示出诗人犹豫不决的心态。
13. 数幽期难准:意味着与佳人相会的日子难以确定。
14. 留情缘眼:暗示了诗人为爱情所困而无法自拔。
15. 宽带因春:表示春天来临,人们的心情也随之愉悦起来。
16. 明朝事与孤烟冷:形容明日之事就像烟雾一般缥缈无常,令人捉摸不透。
17. 满湖、风雨愁人:表达了西湖上的风雨使人感到忧愁。
18. 山黛暝:描写青山在暮色中若隐若现的景象。
19. 尘波澹绿无痕:意味着湖水平静得连波纹都看不到,呈现出一派宁静的氛围。

去完善
赏析
《渡江云三犯·西湖清明》是南宋词人吴文英的一首描绘清明节西湖景色的词作。全词以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形象,展现了西湖清明时节的美丽风光和词人的深切感慨。
首句“羞红颦浅恨,晚风未落,片绣点重茵”,通过“羞红颦浅恨”的生动描绘,表现了春天花朵的美丽和羞涩。“晚风未落”暗示了时间的推移,而“片绣点重茵”则形象地描绘了花朵在草地上点缀的画面。
接下来的句子“旧堤分燕尾,桂棹轻鸥,宝勒倚残云”,进一步描绘了西湖的美景。“旧堤分燕尾”描述了西湖古老的水道,而“桂棹轻鸥”则展现了西湖上悠闲的船家和水鸟。“宝勒倚残云”则表达了词人对西湖美景的留恋之情。
在接下来的两句“千丝怨碧,渐路入、仙坞迷津”中,词人以“千丝怨碧”的形象描绘了西湖周边的绿色,而“仙坞迷津”则表达了西湖仙境般的美丽。
最后,词人以“肠漫回,隔花时见,背面楚腰身”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西湖美女的怀念和感慨。
下阕的开头,词人以“逡巡。题门惆怅,堕履牵萦,数幽期难准”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接下来的句子“还始觉、留情缘眼,宽带因春”,则是词人对春天的感慨和对爱情的期待。
结尾两句“明朝事与孤烟冷,做满湖、风雨愁人。山黛暝,尘波澹绿无痕”,表达了词人对西湖未来命运的担忧,以及自己对西湖深深的眷恋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渡江云三犯·西湖清明》是南宋著名词人吴文英创作的一首描绘杭州西湖清明景象的词作。这首词创作于南宋理宗时期(约公元1264年)。在那时,由于政治斗争和战乱的影响,吴文英一生漂泊不定,直到晚年才在杭州安定下来。
在这个时期,南宋王朝正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在外部,金国和蒙古的威胁日益严重;在内部,权臣当道、朝政腐败,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然而,西湖依然保持着宁静美丽的景色,成为了文人墨客寻找心灵慰藉的地方。
在这首词中,吴文英通过描绘西湖的清明风光,表达了自己对家乡故土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以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西湖春日的独特韵味,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