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天乐
竹深不放斜阳度,横披澹墨林沼。
断莽平烟,残莎剩水,宜得秋深才好。
荒亭旋扫。
正著酒寒轻,弄花春小。
障锦西风,半围歌袖半吟草。
独游清兴易懒,景饶人未胜,乐事长少。
柳下交车,尊前岸帻,同抚云根一笑。
秋香未老。
渐风雨西城,暗敧客帽。
背月移舟,乱鸦溪树晓。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竹林深处遮住了夕阳的余晖,横披在淡墨色的树林和水塘上。
荒凉的草地和平静的烟雾,残破的沙沙和剩余的水流,应该在秋天的时候才会变得美好。
荒废的亭子刚刚被打扫过。
正当酒凉的时候,春天还很小。
西风的帷幕,半包围着歌声的衣袖,一半吟唱着草地的歌曲。
独自游玩的兴致容易变得懒惰,风景让人愉悦,而快乐的事情却越来越少。
在柳树下面等待车子,在酒杯前面露出额头,一起微笑着抚摸着云根。
秋天的香气还没有老去。
渐渐的风雨从西城袭来,悄悄地歪戴着客人的帽子。
背着月亮移动船只,清晨的乱鸦在溪水边的树木中。

去完善
释义
1. 竹深:指竹林深处。
2. 斜阳度:夕阳照进竹林。
3. 横披澹墨林沼:形容竹林中水面波纹荡漾。横披,指水面波纹。澹墨,形容波纹颜色淡。林沼,指竹林中的池塘。
4. 断莽平烟:形容竹林中的草木已枯黄,烟雾弥漫。断莽,指枯黄的草木。平烟,形容烟雾弥漫。
5. 残莎剩水:形容竹林中池塘的水已经干涸,只剩下沙子和水迹。残莎,指水迹。剩水,指池塘中的水。
6. 宜得秋深才好:形容竹林在秋天时景色最好。
7. 荒亭旋扫:形容竹林中的亭子已经被打扫过。荒亭,指被遗忘的亭子。旋扫,形容刚刚打扫过。
8. 正著酒寒轻,弄花春小:形容在春天的时候,花还没有开得很大,但是酒已经喝得有些冷了。著酒,指喝酒。弄花,指赏花。春小,指春天的花朵还很小。
9. 障锦西风,半围歌袖半吟草:形容西风吹过,歌袖和吟草都被吹起。障锦,形容风吹过的样子。歌袖,指女子的衣袖。吟草,指诗人的诗篇。
10. 柳下交车,尊前岸帻:形容在柳树下的交车和尊前的饮酒。交车,指在柳树下的交车。岸帻,指戴帽子时露出额头。尊前,指在尊前饮酒。
11. 同抚云根一笑:形容一起抚摸云根(山名)的笑声。抚,指抚摸。云根,指山名。
12. 秋香未老:形容秋天的花香还没有老去。秋香,指秋天的花香。
13. 渐风雨西城,暗敧客帽:形容西城的风雨已经渐渐大了,客人的帽子已经被风吹歪了。风雨西城,指西城的风雨。闇敧,指帽子被风吹歪。客帽,指客人的帽子。
14. 背月移舟,乱鸦溪树晓:形容在背对月亮的时候移动船只,到了早上,乱鸦在溪边的树木上叫。背月,指背对月亮。移舟,指移动船只。乱鸦,指乱叫的乌鸦。溪树,指溪边的树木。晓,指早晨。

去完善
赏析
这首《齐天乐》是吴文英的一首咏史抒怀之作。词人以竹深、斜阳、澹墨等意象,描绘了一幅秋意浓重的画面,展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深深眷恋和对人生百态的深刻思考。
词中以“竹深不放斜阳度”开篇,竹深象征着历史的深沉,斜阳则寓意着时光的流逝。这里的“不放”二字,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无法倒流的无尽惋惜。接下来,“横披澹墨林沼”进一步描绘了林沼中的枯木、残沙和流水,这些意象都充满了秋天的气息,暗示了历史的沧桑。
“断莽平烟,残莎剩水,宜得秋深才好”,这三句词以断莽、平烟、残莎、剩水等意象,表达了作者对秋天、对历史的独特情感。这里的“宜得秋深才好”,既是对秋天的喜爱,也是对历史的感慨。
“荒亭旋扫。正著酒寒轻,弄花春小”,这三句词以荒亭、酒、花等意象,描绘了作者在秋天、在历史的长河中,所体验到的孤独、寂寞和无奈。这里的“著酒寒轻,弄花春小”,既是对秋天的描述,也是作者对自己人生的写照。
“障锦西风,半围歌袖半吟草”,这四句词以障锦、西风、歌袖、吟草等意象,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这里的“半围歌袖半吟草”,既是对历史的描绘,也是作者对自己人生的感慨。
“独游清兴易懒,景饶人未胜,乐事长少”,这三句词以独游、清兴、景饶、乐事等意象,表达了作者在历史上独享的孤独与寂寞,以及对人生百态的深刻思考。这里的“景饶人未胜,乐事长少”,既是对历史的描述,也是作者对自己人生的感慨。
“柳下交车,尊前岸帻,同抚云根一笑”,这三句词以柳下、交车、尊前、岸帻、云根等意象,描绘了作者在历史的长河中,与朋友、知己共度的美好时光。这里的“同抚云根一笑”,既是对历史的描绘,也是作者对自己人生的感慨。
“秋香未老。渐风雨西城,暗敧客帽”,这三句词以秋香、风雨、西城、客帽等意象,表达了作者在秋天、在历史的长河中,所体验到的孤独、寂寞和无奈。这里的“秋香未老”,既是对秋天的描述,也是作者对自己人生的感慨。
最后一句“背月移舟,乱鸦溪树晓”,以背月、移舟、乱鸦、溪树等意象,描绘了作者在秋天、在历史的长河中,所体验到的孤独、寂寞和无奈。这里的“背月移舟”,既是对秋天的描述,也是作者对自己人生的感慨。
总的来说,这首《齐天乐》以竹深、斜阳、澹墨等意象,描绘了一幅秋意浓重的画面,展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深深眷恋和对人生百态的深刻思考。词中既有对秋天的喜爱,也有对历史的感慨,既有对人生的感慨,也有对历史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在历史上独享的孤独与寂寞,以及对人生百态的深刻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齐天乐》是南宋词人吴文英的作品,创作于宋宁宗时期(约公元1190-1264年)。这个时期,南宋朝廷偏安一隅,政治腐败,民生疾苦。吴文英作为一位士人,对时局有着深刻的洞察和忧虑。
吴文英一生未仕,以布衣身份游历江南各地,结交名士,抒发胸臆。他的词作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深受后世喜爱。在《齐天乐》这首词中,他以“蝉”为意象,借蝉的哀鸣表达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人生的感慨。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吴文英的词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他的作品不仅反映了南宋社会的风貌,还展现了词人在困境中的坚韧精神。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