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
春未来时,酒携不到千岩路。
瘦还如许。
晚色天寒处。
无限新愁,难对风前语。
行人去。
暗消春素。
横笛空山暮。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天还没有到来的时候,美酒无法送到那千岩之路。身体已经瘦弱得如此严重。傍晚的天色寒冷无比。无尽的忧愁,难以在风中诉说。行人离去。春天的色彩在黑暗中逐渐消失。孤独的笛声在空山的黄昏中回荡。

去完善
释义
1. 春未来时:春天还没有到来的时候。
2. 酒携:携带美酒。
3. 千岩路:指千岩寺的道路,千岩寺位于浙江省绍兴县。
4. 瘦还如许:瘦弱的样子还是如此。
5. 晚色天寒处:傍晚时分,天气变得寒冷。
6. 无限新愁:无尽的新的忧愁。
7. 风前语:在风中交谈。
8. 行人去:离去的人。
9. 春素:春天的景色。

去完善
赏析
《点绛唇》是吴文英的一首词,以其优美的意境和深远的寓意而著称。在这首词中,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传达出内心的情感。
上片以“春未来时,酒携不到千岩路”开篇,表达了作者对春天尚未到来的遗憾。这里的“春”不仅指代春天的景色,更象征着美好的时光和美好的回忆。而“酒携不到”则暗示了作者无法与亲朋好友共饮的遗憾。接下来的“瘦还如许”则进一步描绘了作者在春天未至时的孤独和寂寞。这种心情在“晚色天寒处”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晚色天寒,给人一种寒冷、寂寥的感觉。
下片以“无限新愁,难对风前语”展开,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忧愁和无奈。这种忧愁无法用言语表达,只能对着风倾诉。这里的“风前语”既是指面对风的倾诉,也暗示了词人的才情和才华。最后以“行人去”收束,暗示了作者的孤独和离愁。而“暗消春素”则进一步强调了春天的消逝和生命的无常。
整首词以山水为背景,以自然景物为引子,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从春天的未到,到春天的消逝,作者以一种隐晦的方式,传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生命的感慨。而“横笛空山暮”则作为结尾,给人一种空灵、幽静的感觉,使整首词的主题得到了升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点绛唇》是南宋词人吴文英的作品。这首词创作于公元1246年左右,正值南宋末年,金国灭亡,蒙古崛起,中原局势动荡不安的时期。
吴文英一生历经坎坷,他早年丧父,家境贫寒,成年后四处奔波,以求生计。他在南宋朝廷任职,但因朝政腐败,宦途多舛,始终未能实现自己的抱负。晚年时,他辞官回乡,过着清贫的生活。
在这个时期,南宋朝廷对内腐败,对外软弱,金国灭亡后,蒙古铁骑南下,中原局势岌岌可危。吴文英身处乱世,对国家的命运深感忧虑。他的词作中,常常流露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担忧,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点绛唇》一词,正是吴文英在这个特殊时期创作的。词中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对自己人生际遇的感慨。他用“点绛唇”这个美丽的词牌,描绘出一幅战乱中的凄美画面,以此表达自己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深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