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浣溪沙

标题包含
浣溪沙
曲角深帘隐洞房。 正嫌玉骨易愁黄。 好花偏占一秋香。 夜气清时初傍枕,晓光分处未开窗。 可怜人似月中孀。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吴文英,字君特,号梦窗,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他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词人,约生于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年),卒于宋理宗景定元年(1260年)前后。 吴文英出身贫寒,年轻时曾从事过幕僚、县...查看更多
alexshiau
去完善

译文
曲角深帘藏幽室, 玉骨娇容易感愁。 繁花独享秋时香。 夜色轻拂枕边静,朝霞微露窗畔光。 可怜佳人似月下的孤孀。
alexshiau
去完善
释义
1. 曲角深帘:指庭院深处的帘子,暗示地点。 2. 隐洞房:指隐藏在洞房之中,暗示地点。 3. 正嫌:表示对某种情况的不满或厌恶。 4. 玉骨:形容人的骨骼洁白如玉,这里指代佳人。 5. 愁黄:指忧愁。 6. 好花:指佳人。 7. 偏占:独占,表示佳人在此时期特别美丽。 8. 一秋香:整个秋天,表示时间较长。 9. 夜气清时:夜晚的清新气息,暗示时间。 10. 初傍枕:刚刚靠近枕头,表示时间。 11. 晓光分处:太阳的曙光刚刚开始照射,表示时间。 12. 未开窗:窗户还没有打开,表示时间。 13. 月中孀:指月亮上的寡妇,这里用来比喻佳人。
alexshiau
去完善
赏析
《浣溪沙》是唐代诗人温庭筠创作的一首词牌名,此词以婉约词风著称,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景色的留恋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而吴文英的《浣溪沙》则是一首描绘闺房生活的佳作,通过对闺房景色的描绘,展现了女子内心的情感世界。 首句“曲角深帘隐洞房”,以曲角和深帘作为象征,隐喻了闺房的神秘和私密性。洞房则是闺房的具体描绘,暗示了女子的孤独和寂寞。这一句既展现了闺房的宁静,又传递了女子的无奈和哀伤。 “正嫌玉骨易愁黄”,玉骨象征着女子的纯洁和美丽,而愁黄则是对女子忧愁的隐喻。这一句表达了女子对人生的无奈和感慨,她的美丽和纯洁却无法摆脱忧愁的困扰。 “好花偏占一秋香”,好花象征着女子的青春和美丽,而一秋香则是对女子年华逝去的隐喻。这一句表达了对女子青春已去的惋惜,她的美丽却依然占据着秋天的香气。 “夜气清时初傍枕,晓光分处未开窗”,夜气和晓光分别象征着夜晚和早晨,傍枕和分窗则是对女子生活的描绘。这一句表达了女子在夜晚和早晨之间的孤独和无奈,她的生活被夜气和晓光分割,却无法真正融入其中。 “可怜人似月中孀”,月中孀是对月宫中寡妇的隐喻,表达了女子孤独和寂寞的情感。这一句以月宫中的寡妇作为比喻,表达了对女子命运的同情和感慨。 总的来说,吴文英的《浣溪沙》以闺房为背景,通过对女子生活的描绘,展现了她内心的情感世界。这首词以其婉约的词风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一首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
alexshiau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浣溪沙》是南宋词人吴文英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词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1246年左右,正值南宋末年,金国灭亡后,蒙古势力逐渐崛起,对南宋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在这个时期,吴文英的生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由杭州迁居苏州,结识了当时的权臣贾似道,为其幕僚。 在时代背景下,南宋朝廷虽然偏安江南一隅,但内部矛盾重重,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吴文英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文人,他对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疾苦深感忧虑。然而,他在现实生活中却不得不依附权贵,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这种矛盾的心态使得他的词作充满了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 在《浣溪沙》一词中,吴文英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他用“花如旧”来形容春天的美景,用“泪满襟”来表达内心的悲痛。这种情感深深地反映了他在那个时代的遭遇和心境。
alexshiau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