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山飞来寺
万里星槎海上旋,名山今喜得攀援。
猿挥孙恪千年泪,月照维摩半夜禅。
磴长荒苔人迹少,崖攒古树鹊巢悬。
江流上溯曹溪水,时送钟声到寺前。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经过长距离的航行,我终于在浩瀚的星空中找到这座神秘的岛屿,现在我有幸能攀登这座梦寐以求的名山。回想起当年孙恪的故事,猴子为他挥洒千年的眼泪,那是一段悲壮的历史。月色如水,照着维摩静坐禅定的地方,更显得静谧而神圣。在这座山间小道上,荒凉的青苔铺满石阶,很少有人类涉足,古树参天,鸟巢悬挂在枝头,这一切都令人心旷神怡。江水滔滔,顺着山势蜿蜒曲折,流向著名的曹溪之源,时常有悠扬的钟声传来,使人感受到佛法的无边魅力。
去完善
释义
1. 万里星槎海上旋:星槎,即星河,古人认为它连接着海上的岛屿;在此指代作者在乘船远行的过程中,辗转来到峡山飞来寺。
2. 名山今喜得攀援:名山,即有名声的山岳;在此指代峡山飞来寺。
3. 猿挥孙恪千年泪:孙恪,唐朝诗人,其曾见寺中一老猿挂树而号泣,知其未来将会离世,于是作诗悼之,后来果然应验。
4. 月照维摩半夜禅:维摩,是古印度的一个居士,是佛教早期的重要人物;半夜禅,指在深夜进行的禅修。
5. 磴长荒苔人迹少:磴,台阶;荒苔,指青苔。
6. 崖攒古树鹊巢悬:攒,聚集;悬,悬挂。
7. 江流上溯曹溪水:曹溪水,源出江西庐山,西流入鄱阳湖,最后汇入长江;此处借指江水源头。
8. 时送钟声到寺前:这里的钟声也寓意佛法的流传。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诗人拜访峡山飞来寺的所见所感。首联通过星槎海上的画面引出对名山的向往;颔联借助于猿猴、孙恪和月照维摩的形象展现了寺庙的神秘气氛;颈联通过对荒苔、古树的描绘营造出一种荒凉而又宁静的氛围;尾联则以江流的潺潺之声和钟声的悠扬回荡来表现寺庙的宁静与悠远。整首诗既有浓厚的佛教色彩,又富有诗情画意,展现了诗人对佛门的敬仰和对自然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峡山飞来寺》是南宋诗人崔与之创作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古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194年,即南宋时期。在这个时期,崔与之作为南宋的一位官员,经历了官场沉浮,他曾担任知州、尚书等职,并在晚年辞官回乡。他的诗歌作品多反映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世事的感慨。
在创作这首古诗的时代背景下,南宋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文化繁荣。然而,随着金兵的入侵,南宋朝廷偏安一隅,国家局势紧张。在这种背景下,诗人崔与之创作了这首诗,以表达对自然的向往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在面对国家动荡时,渴望找到心灵慰藉的心情。
去完善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