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吉水鼋潭李氏仁寿堂

标题包含
题吉水鼋潭李氏仁寿堂
拙直多忤物,孤根徒自危。 祈闲三扣阍,天远不我知。 尺书趣入觐,君命其可违。 火云正烧空,短篷气如炊。 修途久困顿,病骨尤支离。 奄奄尚残息,舣棹江之湄。 来登三元山,炎歊顿无威。 徘徊古亭上,好风吹客衣。 聊为三日留,食斯眠于斯。 涧泉㶁㶁鸣,四山翠屏围。 夜深松桂寒,朝瀣生林霏。 李君亦达士,与我真忘机。 乃于山之巅,预作佳城基。 生则此其乐,死则此其归。 采药求长年,华发世所希。 荷锸欲自埋,不以遗体为。 要皆非中道,识者之所嗤。 知命故不忧,李君其庶几。 触目此境界,陡悟昔者非。 更作首丘想,行色应迟迟。 还游仁寿庵,细玩渊明诗。 寓形复几时,皇皇欲何之。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自怜一身孤,蒲柳先秋衰。 百念尽灰冷,故园劳所思。 我有石壁山,亩计十有奇。 归去营一窟,曲肱送斜晖。 培植先人树,投老长相依。 清泉白石盟,甘心天一涯。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我是一个有些笨拙和率真的人,容易招致他人的不快;在这世上独自行走,显得孤单且脆弱。我希望得到些许空闲,但在遥远的地方,似乎没有人理解我。我被紧急召唤离开,却无法抗拒这命令。 此刻天空中炽热的云朵如火燃烧,而我的小船却像炊烟般慢慢腾腾。路途遥远,我已经疲惫不堪,犹如病重的瘦弱身躯难以支撑。我只能勉强维持呼吸,停泊在江边等待时机。 当我登上三元山的时候,烈日的热度顿时消散。我在古亭里漫步,让微风轻拂我的衣裳。我计划在这里停留三天,饮食与睡眠都在这里解决。山中泉水潺潺,四周被绿色的屏障环绕。夜晚,松桂透出寒气,清晨,露水滴落山林间。 李君是个豁达的人,与我相处并无心机。我们在山顶修建了一座坟墓作为将来长眠的地方。活着的时候能在这里享受快乐,死后就葬在这里。我们采集草药以求长寿,但白发苍苍是世人少有的现象。挖土准备埋葬自己,并不担心遗体的处理。然而这些都不是真正的生活,令人嗤之以鼻。 知道命运所以不会忧虑,李君也许能做到这点。看到这样的场景,我突然意识到过去的一切都错了。我该把这里当作归宿,那么行走的步伐就会慢下来。我再回到仁寿庵,细细品味陶渊明的诗篇。人生还有多少时光?惶恐不安地追求什么呢?荣华富贵不是我所期望的,我也无法期待到达天堂。我只恨自己的孤独,如同秋天来临前的蒲柳那样虚弱。内心的信念已经逐渐冷却,对于遥远的故乡,我只能苦苦思念。 我有一个石壁山,大约有一百亩地。回去之后我将建一个山洞,在那里过简单的生活。我会照顾祖先留下的树木,直到老去也能相互依靠。清泉与白石是我的誓言,我甘愿在这里度过余生。
去完善
释义
1. 吉水:江西省吉水县。 2. 鼋潭:地名。 3. 李氏仁寿堂:李氏的仁寿堂。 4. 三元山:即三明山,位于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县境内。 5. 㶁㶁:形容流水声。 6. 朝瀣:清晨的露水。 7. 荷锸欲自埋:扛着锄头准备自我埋葬。 8. 石壁山:浙江省瑞安市的石壁山。
去完善
赏析
《题吉水鼋潭李氏仁寿堂》这首诗词是南宋时期文人崔与之的作品。诗人以丰富的想象、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感慨,展现了他与李氏的深厚友谊以及对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 在诗歌的开篇,诗人便表达了自己与世无争的性格和命运的坎坷。他直言自己的孤僻、独立,却因诚恳而受到外界的排挤。尽管试图向朝廷请求清闲,却难以得到理解。在这样的困境下,诗人只能忍受着高温和疲劳,勉强支撑前行。 然而,当诗人来到李君的居所,感受到清凉的山风和恬静的溪水,他的心境变得豁然开朗。他们在山中畅游,享受着自然的馈赠。诗人赞美李君的豁达和超脱,预见了他们未来的生活:在一个远离世俗纷扰的地方,度过美好的人生,最后回归自然。 面对这样的理想境界,诗人深有所感。他开始反思自己曾经的忧虑和执着,逐渐放下世俗的追求。于是,诗人决定效仿李君,享受山水田园的生活,细细品味陶渊明的诗篇。他认为人生苦短,何必去追求名利和权贵。 最后,诗人描述了自己的愿望:回到故乡的石壁山,经营一个小窝,拥抱大自然的怀抱。他要陪伴年迈的父母,坚守与自然的约定,度过平静的一生。这种人生的转变,使得整首诗歌充满了深刻的思考和丰富的情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吉水鼋潭李氏仁寿堂》这首古诗的创作时间是南宋末年,作者是著名文人崔与之。在这个时期,南宋朝廷已经陷入内忧外患的困境,金国入侵,百姓疾苦。作为一位关心国家命运的文人,崔与之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民生的关注。 在这段时间里,崔与之的人生际遇也比较坎坷。他曾担任过地方官,因直言进谏而受到排挤,最后辞官回乡。在此期间,他游历各地,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也目睹了民间的困苦生活。这段经历使他对国家的现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南宋王朝已经失去了昔日的辉煌,但文人士大夫们仍然保持着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操守。他们通过诗歌抒发对时局的忧虑,也对民生疾苦表示关切。此外,这个时期的文人还提倡儒家的仁爱和孝道思想,认为这是挽救国家和社会的关键。因此,在《题吉水鼋潭李氏仁寿堂》这首诗中,崔与之通过赞美李氏家族的仁寿堂,表达了对于儒家仁爱思想的推崇和对于家庭伦理道德的重视。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