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夔门丁帅赴召 其一
忆昔扪三峡,班荆拥暮寒。
宦情双鬓底,世事两眉端。
坏证扶须力,危机发更难。
胸中经济学,为国好加餐。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回忆起当年在三峡游览的日子,我们坐在班荆树下共享那份傍晚的寒意。双鬓已经染上了岁月和宦途的痕迹,而世间的事务仍然纠缠在两眉之间。在困境之中努力支撑着身体的力量,应对那些无法预知的危机更为艰难。胸怀中一直酝酿着如何为国家发展作出贡献的理想,愿为我所爱的人们谋求更好的未来。
去完善
释义
【三峽】指长江上游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今湖北宜昌境内。
【扪】摸取,攀缘。
【班荆】古楚地名,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
【拥暮寒】暮色中的寒气。
【宦情】指官员之间相互照顾的感情。
【双鬓底】形容年纪已经不小了。
【世事两眉端】指世间的事都在眉头之间显现。
【坏证】指身体有病的人。
【扶须力】指搀扶着身体虚弱的人。
【危】危险。
【机发难】指事情的发展难以预料。
【胸中经济学】心中有关于国家经济的学问。
【为国好加餐】为了国家的事情要多吃饭,保持健康。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送别夔门丁帅时的感慨与期望。首联回忆了昔日一起攀爬三峽的情景,描绘出暮色中的离别气氛。颔联以“宦情”和“世事”对应于双方的鬓角和眉头,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社会的变迁。颈联则以具体的生活场景传达出友人之间深厚的感情。尾联则表达了对国家治理的关心以及祝愿友人能够在这样的重任之下,为国为民,努力进取,保持健康体魄。整首诗情感深沉,寓意丰富,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度思考和真挚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夔门丁帅赴召 其一》是南宋著名诗人崔与之所作。这首古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234年左右,正值南宋末期。
在这个时期,崔与之的个人经历颇为丰富。他曾担任地方官职,治理有方,深得百姓爱戴。后来,他因直言敢谏而受到皇帝的赏识,被任命为京官。然而,南宋朝廷的腐败和内忧外患使得他深感忧虑。在这种情况下,他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对友人丁帅的惜别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南宋正面临着金、蒙等国的威胁。内部矛盾重重,政治腐败,民众疾苦。在这样的环境下,崔与之希望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以及对友人的鼓励和支持。因此,这首诗不仅具有深厚的友情内涵,还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