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夔门丁帅赴召
议论方前席,功名早上坡。
去帆瓜蔓水,遗爱生枝歌。
同志晨星少,孤愁暮雨多。
倚风穷望眼,碧色涉平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讨论正热烈,快意逐功名;
离船行水道,欢歌载道传。
同伴稀少如晨星,孤单惆怅似阴雨;
举目远望风景翠,绿草茫茫接天涯。
去完善
释义
1. 夔门:夔门指夔州,今四川奉节一带。
2. 丁帅:指丁大全,时任夔门安抚使。
3. 赴召:接受皇帝召见进京。
4. 议论方前席:讨论国事时站立靠前的人。这里指国家精英。
5. 功名早上坡:比喻功成名就。
6. 去帆瓜蔓水:船从弯曲的水道中离开。
7. 遗爱生枝歌:留下仁爱的事迹,被人传颂。
8. 同志晨星少:志同道合的朋友稀少。
9. 孤愁暮雨多:独自一人,忧愁如同傍晚的雨一样多。
10. 倚风穷望眼:站在风中远望。
11. 碧色涉平莎:绿色植被覆盖了平坦的草地。
去完善
赏析
《送夔门丁帅赴召》崔与之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丁帅即将离开夔门奔赴朝廷的情景。首联描述了丁帅在朝廷中议论国事的风采和早年在地方上积累功名的经历。颔联通过“去帆瓜蔓水”的景色和“遗爱生枝歌”的传说,展现了丁帅离去时的离别之情。颈联表达了诗人对志同道合的朋友稀少、孤独忧愁之感,进一步突显了丁帅离去的寂寞氛围。尾联以“倚风穷望眼,碧色涉平莎”的形象描绘,表达出诗人目送丁帅离去时的心情。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展现了诗人对朋友别离的深深感慨和对丁帅美好未来的祝愿。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夔门丁帅赴召》是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崔与之创作的一首送别诗。此诗创作于宋宁宗嘉泰年间(公元1201-1204年)。
在这段时间里,崔与之的仕途相对顺利。他历任地方官吏,显示出卓越的行政才能。在嘉泰年间,崔与之被授予龙图阁学士兼侍读的职位,这是他一生中的最高荣誉。然而,与此同时,南宋朝廷内部斗争激烈,皇帝懦弱无能,国家政治日趋腐朽,社会矛盾激化。
由于当时朝廷内部的党派纷争,许多有才能的官员被迫远离权力中心。在这种情况下,崔与之对朋友的关心和支持表现得尤为突出。这首诗正是他为即将离开夔门的友人丁帅送行时所创作的。通过这首诗,崔与之表达了他对友人的关切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国家政治现状的不满和对未来前途的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