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袁校书赴湖州别驾

标题包含
送袁校书赴湖州别驾
奎壁光芒久聚东,奏篇入献大明宫。 胸中抱负经纶业,笔下铺张造化功。 四海高名如日揭,一襟和气与春融。 谁知正大传家学,惟有擎拳体国忠。 华践峻登群玉表,清修屹立急流中。 校讐正对青藜月,关陕俄分画戟风。 自喜合簪方衮衮,不堪分袂大怱怱。 送君怅望云帆别,顾我凋残雪鬓蓬。 戢羽孤栖怜鹤病,脱身高举羡冥鸿。 星躔已应魁三象,天路须知尺五通。 箬水腊前新蚁绿,橘洲霜后巨螯红。 清谈岸帻聊游戏,献纳归班万口同。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经过长时间聚集在东边的奎壁光芒,现在正要献入大明宫。心中的理想抱负和事业,都在笔下挥洒出自然的神奇力量。名声如太阳一样照耀四海,温文尔雅如同春天的温暖。谁知道那传家的学问正直光明,只有心怀家国的人才能领悟。登上玉砌台阶,置身急流而不动如山。校对书籍,就像青藜之月的柔和;守卫边疆,感受犹如画戟之风的力量。欣慰的是人们已经了解到了你的价值,不禁对你的离去感到不舍。望着远去的帆船,我黯然神伤。栖息的孤鸟渴望振翅飞翔,蔑视空中的凌云之鸟。按照星象来看,你已经达到了人生的巅峰,通天之路就在眼前。在岸边浅酌美酒,欣赏绿意盎然的水乡景色,享受着落叶后的霜冻之美。可以随意清谈,品味万物间的乐趣,期待着你能早日归来。
去完善
释义
1. 奎壁:奎宿和壁宿,古时分指天上的两处亮星,这里代表人才。 2. 东:指东方,即中国,同时寓含太阳升起之地。 3. 大明宫:唐朝的皇宫,这里泛指皇帝所在的地方。 4. 四海:天下各地。 5. 日揭:太阳升起,喻名声显扬。 6. 一襟:满腹;全身。 7. 和气:祥和之气,喻指人和,国泰民安。 8. 正大:正大光明,诚实的。 9. 传家学:继承家学传统。 10. 擎拳:形容态度诚恳,尊敬的样子。 11. 体国:献身国家,为国家利益着想。 12. 华践:本指华丽的车子,这里比喻士人的地位升迁。 13. 峻登:快速晋升。 14. 群玉:昆仑山上有玉山,这里指京师。 15. 青藜月:指明亮的月光。 16. 画戟:古代门庭的一种装饰性兵器。 17. 分袂:分手,离别。 18. 鹤病:鹤发童颜的反义词,形容年老生病。 19. 冥鸿:比喻隐逸之士。 20. 星躔:星座运行。 21. 天路:天界的道路,喻帝王之路。 22. 箬水:产在浙江的箬溪,以出产名酒而著名。 23. 蜡前新蚁绿:立冬后的酒水呈现出绿色,像蚂蚁一样细小。 24. 橘洲:湘江中部的一座小岛,以盛产橘子著称。 25. 巨螯红:巨大的螃蟹在霜冻后变为红色。 26. 清谈:高雅的谈论,空谈。 27. 岸帻:推开头巾,露出额头,形容不拘小节。 28. 献纳:向君王进言献策。 29. 万口同:所有人都认同。
去完善
赏析
《送袁校书赴湖州别驾》是南宋诗人崔与之送给即将奔赴湖州的友人袁校书的一首送别诗。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赞美和祝福,以及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之情。 首联以奎星和壁星的比喻描绘了袁校书的才华横溢和高尚品质,以及他进入朝廷为皇帝效力的事迹。 颔联则是对袁校书的才能和功业的进一步赞扬,认为他的抱负和才能足以担当重任,为国家做出贡献。 颈联则表达了对袁校书四海之内的高名和为人正直的气概的敬仰,同时也暗示了他作为官员的正直形象。 接下来的四句则是诗人对袁校书的赞美和对他的祝愿,希望他在新的职位上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为国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四句则是诗人在送别时的感慨,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不舍之情,同时也对自己年华老去的感叹。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袁校书的赞美和祝福,表达出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感情和不舍之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大事的关注和对朋友的关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袁校书赴湖州别驾》是南宋诗人崔与之在公元1208年所作的一首送别诗。此时正值宋金战争期间,中原地区的战乱导致人民生活困苦。作为南宋名臣,崔与之历任朝廷和地方官职,对民间疾苦有着深刻的了解。在这首诗里,他通过描述友人袁校书赴任湖州别驾的场景,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战乱频仍、民生艰难的背景。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