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黄州赵驾庚辰入蜀舟次黄冈适赵倅奇夫檄行
铜梁玉壘碧云端,尺舸西风两鬓残。
世道多岐今已惯,人生一见古来难。
丈夫不作谋身外,巧匠那能袖手看。
月白风清雪堂梦,银波万顷卧龙寒。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铜梁与玉垒高耸入云,小船在风中摇曳,两鬓斑白。如今世事纷繁,人生难得一见。大丈夫不应只为自身谋求,手艺高超的人也难以袖手旁观。月白风清之夜,梦回雪堂,银波万顷中卧龙依然寒冷。
去完善
释义
1. 铜梁:四川省铜梁县,这里可以代指四川地区。
2. 玉垒:四川都江堰的玉垒山,这里可以代指都江堰。
3. 碧云端:形容远处的绿色山脉像在云端一样。
4. 尺舸:小船,这里可以理解为作者自己乘坐的小船。
5. 西风:秋风,这里表示秋季。
6. 两鬓残:形容头发已经斑白,表示年纪已经不小。
7. 多岐:道路分岔的地方,这里可以理解为人生的不同选择。
8. 一见:初次见面,这里可以理解为人生中难得的缘分。
9. 巧匠:技艺高超的匠人,这里可以理解为有才能的人。
10. 月白风清:形容夜晚明亮的月光和风轻云淡的天气,这里可以理解为一种美好的景象。
11. 雪堂梦:指苏轼在湖北黄州时修建的雪堂,这里可以理解为对苏轼的回忆。
12. 银波万顷:形容水面广阔无垠,这里可以理解为江面的辽阔。
13. 卧龙:指诸葛亮,这里可以理解为对诸葛亮的一种敬仰之情。
14. 寒:这里可以理解为寒冷的天气,也可以理解为心情的孤独。
去完善
赏析
本诗首联以“铜梁玉垒”形容陡峭的山峰,暗示诗人此时正在艰难之中,而西风中的小船和残破的两鬓则形象地描述出诗人的孤独与衰老。紧接着的颔联中,诗人表明尽管世事如棋局般复杂,他早已习惯。颈联则揭示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坚定的信念让他不畏艰难。最后的尾联描绘了诗人在月夜清风中的梦想和对未来的期待。整首诗流露出一种豪放的气概和坚定的信念,展现了诗人面对逆境的勇气和坚持。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寄黄州赵驾庚辰入蜀舟次黄冈适赵倅奇夫檄行》是南宋诗人崔与之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宋理宗淳祐二年(1242年),此时的崔与之已经六十七岁,是他在广南西路安抚使任上的时候。
此时南宋偏安江南一隅,国事日非,民生疾苦。崔与之作为一位有良知的官员,深感责任重大。他关心民瘼,勤政廉政,力图恢复国家元气。然而,由于南宋朝廷的腐朽无能,他的努力并未得到充分的肯定和实现。
这首诗表达了他对黄州知州赵驾、新任通判赵奇夫的关心和期待。希望他们在新的职位上能够为民谋福,为国家分忧。同时也流露出他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国家未来的担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