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答李侍郎嘉定庚辰冬之官成都至城外驿侍郎亦赴镇常得相遇于道惠诗答之

标题包含
答李侍郎嘉定庚辰冬之官成都至城外驿侍郎亦赴镇常得相遇于道惠诗答之
柏竹老岁寒,梅矾澹春风。 邂逅万里桥,相对双鬓蓬。 论心岂无酒,举盏不忍空。 恐渠道旁嗤,咄咄醉颊红。 送以静观颐,答以晦养蒙。 障尘马上去,意气如飞鸿。 荆州旧分虎,武陵世凭熊。 所至相劳苦,父老携儿童。 地偏舞袖长,鸡脊牛鼎丰。 甘棠子孙枝,蒙密成芳丛。 闻之白玉堂,起草谁其工。 要为官择人,颇牧还禁中。 胸藏经济方,医国收全功。 世事俱尘土,惟有汗竹公。 雨足芎茁苗,风暖蒲长茸。 离索抱孤影,目断三峡东。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翠柏迎霜冬不凋,老梅含春淡自骄。 万里桥边巧相逢,满头白发对飘摇。 论交岂少杯中物,举杯频频不轻抛。 唯恐路旁多诽谤,脸红耳赤痛饮疗。 静观万物待成长,韬光养晦助成才。 扬鞭跨马奔前程,壮志满怀似飞鸿。 荆州曾留美名迹,武陵世代仰英贤。 所到之处皆劳苦,父老携孙笑颜开。 偏僻之地歌舞盛,丰盛佳肴令人叹。 子孙昌盛枝叶茂,蒙密深处花团锦簇。 朝廷传闻白玉堂,起草撰文谁最棒。 选拔人才应谨慎,边境守将常加护。 胸怀治国之策,挽救国运建大功。 世事纷繁皆成土,唯有忠良留千古。 雨后川芎苗更绿,春风抚蒲露新茸。 离别之际孤独伴,目光尽处长江东。
去完善
释义
1. 柏竹:柏树与竹子,此处象征季节和环境的寒冷。 2. 梅矾:指梅花开放的季节,矾为梅花的别名。 3. 澹:通“淡”,此处意为淡妆,表现春天的淡雅景象。 4. 万里桥:四川成都市的一座古桥,此处用其地理特征比喻相隔甚远的两人。 5. 邂逅:意外的遇见。 6. 举盏:举起酒杯。 7. 渠旁嗤:对别人评头论足。 8. 静、晦:指沉静内敛的性格。 9. 障尘马:骑马远行。 10. 荆州旧分虎,武陵世凭熊:分别形容荆州的地位和武陵的风土人情。 11. 舞袖长:跳舞时衣袖飘荡。 12. 鸡脊:脊背隆起的部分,比喻险要地势。 13. 牛鼎:古代煮食器,这里用来描述丰盛的食物。 14. 甘棠:一种果实甘甜可食用的树木。 15. 白玉堂:寓意朝廷。 16. 颇牧:指汉朝名将廉颇和李牧,喻指有才干的人。 17. 医术国:治国如同治病,需要治疗的方法。 18. 汗竹公:正直的官员。 19. 离索抱孤影:形容孤独的心情。 20. 三峡:长江上游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位于重庆和湖北境内,是长江著名险段。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诗人与李侍郎相逢时的感慨。柏竹、梅矾等意象,表达了两位白发苍苍的老者之间的深厚感情。诗人用酒来慰藉彼此的孤独,但又担心别人看到他们醉酒的窘态。他们的对话围绕着“静观颐”和“晦养蒙”,表现了两人的默契。随后,诗人在马背上离去,留下了“意气如飞鸿”的豪爽形象。 诗人提到了荆州的分虎,以及武陵的世凭熊,寓意着他们在各自的地方都有着广泛的威望。同时,诗人描写了当地百姓的淳朴生活,表达了对这片土地的深深眷恋。最后,诗人期望两位志同道合的朋友能够一起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留下永恒的传奇。整首诗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远大的理想,读来令人感动不已。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答李侍郎嘉定庚辰冬之官成都至城外驿侍郎亦赴镇常得相遇于道惠诗答之》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在宋理宗绍定元年(1228年)的冬季,此时的崔与之已经告老还乡,而李侍郎则前往成都任职。 在这一年里,南宋朝廷内外局势不稳,金国势力逐渐衰弱,北方蒙古帝国崛起,对南宋形成巨大压力。在这个背景下,文人官员们普遍怀有忧国忧民的情绪。崔与之在这一年冬天时回到故乡嘉定,亲眼目睹了战乱导致的民生疾苦,心中感慨万分。 与此同时,李侍郎赴成都上任的途中,也常常与崔与之在道中相遇,两人同为国家大事忧心忡忡,因此经常互相交流诗歌,以此抒发心中的情感。这首《答李侍郎嘉定庚辰冬之官成都至城外驿侍郎亦赴镇常得相遇于道惠诗答之》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