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彦修席上命赋何处难忘酒

标题包含
彦修席上命赋何处难忘酒
何处难忘酒,南州盗贼多。 黄巾方裂眦,白日敢持戈。 不见韩擒虎,宁闻马伏波。 此时无一盏,其奈客愁何。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处权,字伯行,号后村居士,南宋著名文人、词人。他生于公元1076年,卒于公元1159年,享年83岁。 李处权出身书香门第,他的父亲李邦献是北宋时期的进士。李处权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年轻时就展现...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哪里不会喝酒呢,南方地区盗贼众多。 看那黄色的头巾像要裂开一样,白天竟然也敢于舞动着武器。 没有看到韩擒虎的身影,也没有听到马伏波的消息。 此时此刻没有一杯美酒,怎奈何我这无尽的客愁。
去完善
释义
1. 南州:南方地区。此处指南方沿海地区。 2. 黄巾:指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的起义军。这里借指南方沿海地区的盗贼。 3. 韩擒虎:隋朝名将,曾平定江南,这里借指能平盗贼的人。 4. 马伏波:即马援,东汉时期的著名将领,曾镇压叛乱,此处也借指能平盗贼的人。
去完善
赏析
这首《何处难忘酒》是南宋诗人李处权的作品。诗以“何处难忘酒”开篇,以设问引出南州(指南宋的江南地区)因盗贼众多而使人们难以忘怀酒的情景。诗人通过描绘黄巾贼横行、白日下公然舞戈的社会现象,表达了民众生活不安定、苦难深重的现实状况。 接着,诗人提到两位历史人物:韩擒虎和马伏波。韩擒虎是隋朝名将,曾参与平定陈朝;马伏波则是东汉时期名将马援,因平定交趾而闻名。诗人借这两位英勇善战的将领,暗示当时的统治者应对盗贼问题有所作为。 在诗歌结尾,诗人抒发感叹,表达了没有美酒慰藉,无法消除客居异乡的忧愁之情。这首诗通过对盗贼现象和社会现实的反映,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以及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在北宋末年,李处权的一首《彦修席上命赋何处难忘酒》流传甚广。这首古诗的创作出现在公元1118年左右的汴京(今河南开封),当时宋朝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李处权作为北宋末年的士人,他的人生际遇颇富戏剧性。早年他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担任过州郡的幕僚。然而,由于他正直刚毅的个性和抗金的主张,遭到了权臣的排挤。此后,李处权开始四处游历,结交了许多文人墨客。这一时期,他与友人彦修相谈甚欢,共度良宵。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李处权面对国家命运的沉沦和个人的挫折,深感忧虑。然而,他并没有放弃对美好人生的追求。在《彦修席上命赋何处难忘酒》这首诗中,他借酒抒发情感,表达了在艰难时世中寻找精神慰藉的愿望。诗句中的“何处难忘酒”,意味着诗人在人生的旅途中,始终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