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石歌寿皇太子殿下
万生总总各殊禀,中间变化通希夷。
大椿一万八千岁,蟠桃结实千年期。
虽云阅世最久远,要自与物同推移。
不如长松老为石,仙家旧事尤瓌奇。
尝闻道士马自然,曾见天宝观前屈铁枝。
指云此木三千年,去后合变坚凝姿。
当时山上五里松,龙拏虎蹲相与蜕化无余遗。
六丁夜半奉玉敕,雷公䃸磹轰取之。
阳侯河伯亦好事,洪涛巨浪移荒陂。
至今空山断壑所,遗者一块未许千金窥。
壶山柏木不足道,康干节理由人为。
何如此石最耐久,万年千载无成亏。
上不为女娲补天阙,下不为颛皇搘地维。
直将送似广成子,日与西母对坐同盘嬉。
蓬莱海水会清浅,广成之寿无穷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万物各有其独特之处,其中奥秘贯通古今。
大椿树寿命可达一万八千岁,蟠桃树果实成熟需千年。
虽然它们历经沧桑最为长久,但仍旧跟随万物一同变迁。
反倒是那长松古木最终石化,仙家的故事越发奇妙。
曾听闻有道士名叫马自然,在天宝观前见过如铁般的树枝。
据他说这棵树已有三千年的历史,离去之后会变得更加强壮。
当时的山上五里松,龙腾虎跃般的蜕变已经不再有遗留。
六丁神半夜收到玉帝敕令,由雷公霹雳般的声音抓取它。
连阳侯和河伯也对此感兴趣,掀起洪涛巨浪将荒坡移走。
到如今空旷的山谷和断裂的峡谷中,只剩下一块石头难以见到。
壶山的柏木也不足为道,康干的树节源自人工努力。
没有哪块石头能够像这样持久,上万年的岁月都无法损其丝毫。
既不上天为女娲修补天穹,也不下地支撑地轴。
直接把这块石头送到广成子的手中,每日与西王母相对而坐共享欢乐。
蓬莱的海水会逐渐变浅,广成子的寿命是无穷无尽的。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皇太子:古代君主的儿子中预定继承君位的人。
2. 皇太子殿下:尊称皇太子。
3. 万生总总:万物多种多样。
4. 殊禀:特殊的禀赋,这里指各种生物的特殊形态。
5. 中间变化通希夷:其间变化的道理通晓神秘莫测的道理。
6. 大椿一万八千岁:相传大椿树寿命极长,达一万八千年。
7. 蟠桃:神话中的仙桃,古人常以蟠桃来象征长寿。
8. 虽云阅世最久远:尽管它们经历了漫长的时间。
9. 要自与物同推移:但还是要和万物一同变迁。
10. 长松老为石:松树变成石头,这里的“老”是动词,表示变为、成为的意思。
11. 仙家旧事:神仙们的古老传说。
12. 马自然:仙人名。
13. 天宝观:道教宫观名。
14. 屈铁枝:形容松树的枝干弯曲如铁。
15. 五里松:一种传说中的神松,生长于山中。
16. 龙拏虎蹲:描述松树的样子如同龙虎盘踞。
17. 六丁:道教神话中的六个星宿神,这里代指众神。
18. 玉敕:皇帝的诏书。
19. 雷公:雷神。
20. 䃸磹:岩石。
21. 阳侯河伯:水神。
22. 洪涛巨浪移荒陂:掀起巨大的波浪移动荒芜的山丘。
23. 康干节理:树木的纹理。
24. 人为:人工做成。
25. 日与西母对坐同盘嬉:与西王母共餐、嬉戏。
26. 广成子:古代的神仙人物。
27. 蓬莱海水会清浅:蓬莱仙岛的海水会变得清澈平静。
28. 广成之寿无穷时:广成子的寿命无尽。
去完善
赏析
《松石歌寿皇太子殿下》以超脱的视角展现自然界和人类的奇幻融合。诗人首先描述了多种生物的特性,如“大椿一万八千岁”、“蟠桃结实千年期”等,揭示出自然界漫长而奇幻的生命历程。紧接着通过对比,引出松石的耐久与独特魅力:“不如长松老为石,仙家旧事尤瓌奇。”
之后作者引述了道士马自然的说法,以及天上神祇的神奇故事,进一步描绘松石神奇的变化。“阳侯河伯亦好事,洪涛巨浪移荒陂。至今空山断壑所,遗者一块未许千金窥。”展现了松石自然奇观的神秘莫测。
最后,诗人揭示了松石的“耐久”品质,称其既不能像女娲补天那样功用巨大,也不能像颛皇支柱天地那样担当重任,但却仍然具有令人崇敬的长寿之道。诗人在结尾处献上祝福,期待寿皇太子如同广成子般长寿,享受幸福时光。整首诗充满了神秘色彩,借松石表达了寿皇太子的尊贵地位和不凡人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松石歌寿皇太子殿下》这首古诗,是由南宋著名诗人姜特立所创作的。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207年,即南宋嘉泰五年。在这一年间,姜特立经历了人生的起伏跌宕,他先是被任命为翰林侍读学士,但因直言进谏而被贬谪至临武县。尽管如此,姜特立仍坚持自己的信念,并在诗歌中表达了对皇太子的敬仰和祝福之情。
在这一时期,南宋王朝正面临着北方金国的威胁,边疆局势紧张。然而,在内部却出现了一些政治腐败的现象,如史弥远等权臣的专横跋扈,这使得许多正直之士感到忧虑。在这种背景下,姜特立以《松石歌寿皇太子殿下》一诗,表达了他对皇太子的期许,希望他能成为一位贤明的君主,带领国家走向繁荣昌盛。
总之,《松石歌寿皇太子殿下》这首古诗的创作背景,既包含了姜特立个人的人生际遇,也展现了当时南宋王朝的时代背景。在这首诗中,姜特立通过赞美松石的坚贞不屈,寓意皇太子应具备的品质,同时也流露出他对国家未来的担忧和期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