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登盖海楼
他求无可洗尘劳,盖海楼余百尺高。
十万人烟城缭绕,三千世界水周遭。
偏于物外有双眼,正以胸中无一毫。
非与海鸥强相入,海鸥元自是吾曹。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他的内心疲惫无法洗清,只能在这高高的海景楼中找到一丝安慰。城市的烟火气息弥漫在他周围,仿佛整个世界都被海水包围。在他的眼中,万物似乎都有了生命,而他的心中却是一片清明,没有任何杂念。这并不是他与海鸥强行融入彼此的生活,因为他们原本就是同路人。
去完善
释义
1. 广州:中国广东省省会。
2. 盖海楼:位于广州市的一座古建筑楼。
3. 可:可以,表示可能或能够。
4. 洗尘劳:消除烦恼,这里指游玩可以暂时忘却世俗的困扰。
5. 余:剩下,表示还有。
6. 百尺高:形容盖海楼的楼层高度。
7. 人烟:人口聚居的地方,泛指居民、住户。
8. 缭绕:形容烟雾、气流等弯曲地流动。
9. 三千世界:佛教术语,指大千世界的无数小世界。
10. 周遭:周围,四周。
11. 偏:独特,与众不同。
12. 物外:世俗之外,这里指超脱尘世纷扰的境界。
13. 双眼:双目,指视力或视野。
14. 正:端正,这里指胸怀坦荡。
15. 一毫:极小的部分,形容心胸宽广。
16. 非与:并非勉强加入。
17. 海鸥:生活在海洋沿岸的一种鸟类。
18. 元自:原本,本来。
19. 吾曹:我们这些人,这里指作者自己和海鸥。
去完善
赏析
《广州登盖海楼》是一首描绘作者登上广州盖海楼时所见的壮丽景象和内心感受的诗歌。诗人通过对高楼、城市、水域的细致描绘,展现了广州当时的繁荣与活力。诗中的“他求无可洗尘劳”表现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无奈,而“盖海楼余百尺高”则传达了作者登高望远的心境。接下来的诗句进一步描述了城市的繁华和海洋的广阔,表达了作者在观察世界的角度上的独特眼光和对内心境界的追求。最后两句“非与海鸥强相入,海鸥元自是吾曹”则是诗人在表达对自然和谐共处的向往,以及他与海鸥之间的心灵相通。整首诗语言生动,意境深远,流露出诗人深沉的哲理思考和浓厚的个人情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广州登盖海楼》是宋代诗人曾丰的著名诗篇。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70年左右,当时曾丰在广州担任通判一职,负责监督地方政务。
在这段时间里,曾丰经历了许多人生际遇。他在官场上的表现得到了皇帝的赏识,然而也受到了一些同僚的排挤。此外,他还深入民间,了解民众的生活状况,对广州地区的风土人情有了深刻的认识。这些经历使得他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也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宋朝正处于一个内外交困的局面。在外部,北方的金国对宋朝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在内部,官僚腐败、社会矛盾激化等问题层出不穷。曾丰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文人,对这些现象深感忧虑。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诗歌作品,唤起人们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注,共同为国家的繁荣和民众的福祉而努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