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游上雪窦

标题包含
游上雪窦
下雪窦游上雪窦,过云峰后望云峰。 如趋仙府经三岛,似入天门彻九重。 无日不飞丹洞鹤,有时忽起隐潭龙。 只应奉诏西归去,此境何由得再逢。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我去雪窦山游玩时,翻过了云遮雾绕的高峰,又回头遥望云雾中的山影。仿佛漫游仙境经过琼岛,也好像进入了天上的大门直达九重天。那里每天有白鹤飞来丹洞,不时会见到隐潭的飞龙腾空而起。可能只有按照圣旨返回西边的时候,这样的美景才会在我的生命中再次出现。
去完善
释义
1. 雪窦:位于浙江省宁波市的一个风景名胜区。 2. 释昙颖:唐朝时期的一位僧人,擅长诗文创作。 3. 三岛:指蓬莱、瀛洲、方丈三座传说中的仙山。 4. 天门:天宫之门,此处借指仙境。 5. 九重:九层,比喻极高的地方,这里用来形容天国的宏大。 6. 丹洞:炼丹的地方,此处指道士修炼之处。 7. 鹤:仙人常骑的鸟,此处代指仙人。 8. 隐潭龙:潭中的潜藏之龙,此处代指龙潭虎穴之地。 9. 奉诏西归:遵照皇帝的旨意返回西边。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雪窦山游览的情景。首句“下雪窦游上雪窦”以重复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雪窦山的热爱与向往,同时也凸显出雪窦山的高耸壮丽。接着,诗人通过“过云峰后望云峰”展现了山间云雾缭绕的美景,表达了自己在欣赏美景时的愉悦心情。 诗人将游览的过程比作“如趋仙府经三岛,似入天门彻九重”,寓意雪窦山的景色如同仙境一般引人入胜。随后,诗人用“无日不飞丹洞鹤,有时忽起隐潭龙”描述了山中神秘的自然景象,进一步渲染了雪窦山的神秘色彩。 最后,诗人以“只应奉诏西归去,此境何由得再逢”表达了对这次游览的不舍之情,同时也透露出自己希望能够再次领略如此美景的愿望。整首诗借景抒情,充分展现了诗人对雪窦山美景的热爱和留恋。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游上雪窦》这首诗是唐代诗僧释昙颖所创作的。在公元8世纪中叶,长安城(今西安)一带的诗歌创作进入了一个繁荣期,此时期以王之涣、王勃、贺知章等为代表,形成了独特的诗风。在这首诗中,释昙颖运用优美的语言和深沉的感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释昙颖在创作这首诗时正值壮年期,他已经游历了全国各地的名山大川,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在这段时期,他还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诗友,共同探讨诗歌创作的心得体会。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完成的。 当时的社会环境相对稳定,人民生活水平较高,这使得释昙颖有机会去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感受生活的美好。同时,佛教文化在当时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这也为释昙颖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使他能够在诗歌中表达出深刻的哲理和人生观。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