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周可大守通州
丈夫忧国如忧身,疴痒疾痛均伤生。
胸中百药寒凉明,有疾一试真权衡。
我观周郎真豪英,落落磊磊通而清。
少年志欲天下平,夜光无因匹夫惊。
万卷堆胸兀相撑,尚论千载欣谈兵。
不堪北首瞻神京,抵掌不平中屡鸣。
老来符竹疏新荣,捧檄正须堪一行。
舌翻衮衮倾波瀛,察讥之说何铿鍧。
龙头悦怿意若迎,领略健论心为倾。
朱轓好去方北征,黄堂暇日烦经营。
老狐恋恋巢穴成,两雏竞鬭夸纷争。
料公志略须纵横,边尘一洗诛长鲸。
片言定可攻聊城,覆巢熏穴无余氓。
牢盆细务毋太萦,簿书期会毋留情。
只今了却功与名,大副昔年梁楚声。
我来踪迹水上萍,与公相望几连甍。
交情契合逾弟兄,颉颃上下相嘲评。
有时立论披腹呈,彼此浩气俱峥嵘。
公今事业行轩轰,我怀礧磈方聋盲。
愿公不负忠与诚,归来阔步名公卿。
愿我百念一羽轻,公乎访我惟岩耕。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丈夫忧虑国家如同忧虑自身,病痛瘙痒皆能伤害生命。
胸怀中的百种药物凉热分明,有了疾病一试便知真假轻重。
我看周郎真是英勇豪杰,潇洒磊落通达而又清廉。
年少时的志向是想平定天下,夜晚的光亮也不会让普通人惊慌。
书卷堆满胸怀仍在不断地阅读,探讨千年的历史欢喜谈论兵法。
难以忍受北方首都的神采,击掌叹息时经常发出不平的声音。
老年时担任地方官职疏远了新的荣耀,手捧檄文正需要施展一番。
言语滔滔不绝倾泻如潮水,考察讽刺的说法是何等铿锵有力。
龙头按悦喜悦好像迎接,领会到这些雄辩的言论心里不由得倾倒。
朱轓的车马愿你走向北方出征,闲暇时在黄堂中费心经营。
老年狐狸留恋自己的巢穴,两个小狐狸争相炫耀争斗。
预料你的志愿和谋略需要纵横,边境的尘埃一扫而光要诛杀大鱼。
几句话就能攻下聊城,颠覆鸟巢熏蒸洞穴再无其他百姓。
不要过分牵挂牢盆这样的琐事,公务文书按时交付不要留情。
如今你要完成功业和名声,以辅佐昔日的梁楚之声。
我的行踪就像水上的浮萍,与你相隔无几。
交情亲密胜似兄弟,互相称赞互相嘲讽。
有时辩论观点坦诚相待,彼此的浩然正气都显得峻峭。
你现在正在把事业推向高峰,我则心怀巨石暂时失明失聪。
希望你不会辜负忠诚和真诚,归来时昂首阔步于权臣公卿之间。
希望我能放下种种忧虑,你来寻访我时,我只在山林间耕种。
去完善
释义
《送周可大守通州》是宋代诗人袁说友的一首送别诗。以下是该诗的词句注释:
1. 周可大:宋朝官员,曾任通州知州。
2. 通州:位于今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长江口北岸的海滨城市。
3. 丈夫忧国如忧身:形容有志之士关心国家如同关心自己。
4. 疴痒疾痛:指身体的病痛。这里比喻国家的问题和困难。
5. 均伤生:都让人感到痛苦。
6. 胸中百药寒凉明:形容有才华的人懂得很多道理,能分辨是非。
7. 有疾一试真权衡:表达有才之人可以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
8. 落落磊磊:形容人物形象鲜明、出众。
9. 通而清:指周可大的品质通透清晰。
10. 少年志欲天下平:描述年轻时期胸怀壮志,希望世界和平。
11. 夜光无因匹夫惊:喻指周可大的才能和成就使众人感到震惊。
12. 万卷堆胸兀相撑:表示周可大学识渊博。
13. 尚论千载欣谈兵:强调周可大喜好谈论军事和历史。
14. 不堪北首瞻神京:指在北方遥望京城时的感慨。
15. 抵掌不平中屡鸣:指周可大为国家大事积极发声。
16. 老来符竹疏新荣:表示周可大在老年时依然关注国家发展。
17. 捧檄正须堪一行:意指准备接受命令去通州担任知州。
18. 舌翻衮衮倾波瀛:形容周可大口才出众,能言善辩。
19. 察讥之说何铿鍧:指周可大的言论充满智慧和洞察力。
20. 龙头悦怿意若迎:指皇帝对周可大的信任和支持。
21. 领略健论心为倾:指听到周可大的言论深受感动。
22. 朱轓好去方北征:祝愿周可大赴任顺利。
23. 黄堂暇日烦经营:期待周可大在通州治理有序。
24. 老狐恋恋巢穴成:形容恶势力不愿放弃自己的地位。
25. 两雏竞鬪夸纷争:描述恶势力之间的争斗。
26. 料公志略须纵横:预测周可大将运用智谋处理各种问题。
27. 边尘一洗诛长鲸:寄望周可大扫荡边境的敌寇。
28. 片言定可攻聊城:喻指周可大一言九鼎,威信极高。
29. 覆巢熏穴无余氓:指消除恶势力的影响,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30. 牢盆细务毋太萦:嘱咐周可大处理好琐碎事务。
31. 簿书期会毋留情:提醒周可大在处理公务时要公正无私。
32. 只今了却功与名:期望周可大在通州取得辉煌成就。
33. 大副昔年梁楚声:比喻周可大将成为一代名臣。
34. 我来踪迹水上萍:喻指诗人的行踪不定。
35. 与公相望几连甍:指与周可大相距不远。
36. 交情契合逾弟兄:形容两人关系亲密如同兄弟。
37. 颉颃上下相嘲评:指互相之间真诚评价、激励。
38. 有时立论披腹呈:表达双方经常开诚布公地交流观点。
39. 彼此浩气俱峥嵘:指两人都具有非凡的才气和胆识。
40. 公今事业行轩轰:赞扬周可大已取得了显著成绩。
41. 我怀礧磈方聋盲:自谦自己学问未成。
42. 愿公不负忠与诚:祝福周可大忠诚为国,成就伟业。
43. 归来阔步名公卿:希望周可大卸任后受到社会尊重。
44. 愿我百念一羽轻:表达诗人希望自己能保持清心寡欲的心境。
45. 公乎访我惟岩耕:邀请周可大在退休后来访诗人共度清闲时光。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送周可大守通州”,诗人以周可大为对象,对其人品、才能和抱负进行了高度的赞扬和期许。从诗中可以看出,周可大是位才学出众的文人,胸怀壮志,关心国家大事。作者在描绘周可大的形象时,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比喻,将他的品质及才干表现得淋漓尽致。
全诗共分三个部分:开头四句,诗人以病人需要对症下药的形象比喻周可大治国有方;接下来的十句,作者详细刻画了周可大的才华横溢、壮志凌云以及对世事的关心;最后八句,则是对周可大日后能建立显赫功业的期许,并抒发了诗人的真情实感。
总之,这首诗意境深远,用词精炼,表达了作者对周可大的深深敬仰之情以及对其未来成就的热切期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周可大守通州》是南宋诗人袁说友的一首送别诗,作于宋宁宗庆元四年(1198年)。在这首诗中,诗人以乐观的心态、豪迈的语气表达了对友人周可大任通州知州的祝愿和鼓励。
在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南宋时期,金兵入侵后,北方大片领土被占,朝廷偏安江南一隅。当时的社会政治环境复杂多变,战争频繁,人民生活困苦。在这种背景下,诗人袁说友作为一位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深感忧虑,但也抱有强烈的希望和信心。
在诗人的生平经历中,他曾历任州县官职,深知民间疾苦。在担任地方官员期间,他关心民生,勤于政事,努力改善百姓的生活。他的这些经历使得他在面对朋友出任地方官员时,能够表达出真诚的祝福和殷切的期望。
总之,《送周可大守通州》这首诗是在特定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创作的。诗人通过对朋友的祝愿和对国家的担忧,展现了他的忧国忧民情怀和坚定的信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