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发
拣发亭移昼,临风手独搔。
愁添丝几缕,老怯鬓双毛。
自叹头颅薄,空怀胆气豪。
年华莫相逼,疎栉已如缫。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亭台迁移时光流转,临风吹拂独自抚发。
忧愁滋生丝丝白发,老去害怕满头银霜。
自叹头发日渐稀少,虽然仍怀豪情壮志。
岁月无情难以抗拒,梳理稀疏的发丝如同抽丝剥茧。
去完善
释义
1. 拣发亭:古代驿舍供旅客梳洗的地方,此处指理发店。
2. 昼:白天。
3. 临风:迎着风。
4. 独搔:独自抓挠,形容理发时的动作。
5. 愁添丝几缕:意思是发愁使头发增添了几缕白丝。丝,发丝,比喻白发。
6. 老怯鬓双毛:年龄增长,害怕自己的两鬓生出白发。
7. 头颅薄:指头皮稀疏。
8. 空怀胆气豪:空有豪壮的胆气和气概。
9. 年华:岁月。
10. 疎栉:稀疏的头发。
11. 如缫:像被抽丝的茧,喻指头发稀少。
去完善
赏析
《理发》是一首描绘诗人对自己老年生活状态和心境的诗篇。诗人通过描述理发这一日常活动,表达了其对年华流逝、青春不再的感慨和对生活的无奈与惆怅。
诗的开篇,“拣发亭移昼,临风手独搔”,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在理发时的情景:诗人坐在拣发亭中,日间光线照进亭内,他独自用手梳理头发。其中,“拣发亭”是古代理发的场所,而“独搔”则表达了诗人独自一人面对老去的现实。
接下来的诗句,“愁添丝几缕,老怯鬓双毛”,传达了诗人对衰老的忧虑。“愁添丝几缕”意味着诗人逐渐感受到白发增多,不禁为自己的老去而感到哀伤;“老怯鬓双毛”则进一步描绘出诗人对自己的年老体衰感到恐惧。
在诗的中间部分,“自叹头颅薄,空怀胆气豪”,诗人以诙谐幽默的方式表达了对青春的留恋。虽然诗人的头颅已经显得单薄,但他的豪情壮志仍然保持着年轻时候的豪迈之气。这里,诗人以一种自嘲的心态,表达了他对岁月的无常和对生活的热情。
最后两句,“年华莫相逼,疎栉已如缫”,是诗人对岁月的祈求。他希望时光不要如此无情地催促他老去,因为他的头发稀疏得如同被抽出的蚕丝一样。这里,诗人再次传达了对老去的无奈和感叹。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理发》是南宋诗人袁说友创作的一首咏物诗。这首诗描绘了理发师技艺的高超以及诗人对理发的体验。根据历史记载,袁说友生活在南宋时期,曾任吏部侍郎等职。
在南宋时期,社会经济相对繁荣,人们的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在这个时期,理发行业得到了发展,理发师的技艺也得到了提高。袁说友作为当时的官员,对于社会的这种变化有着深刻的体会。他通过观察理发师的工作,体会到了理发师的精湛技艺和敬业精神,从而创作出这首《理发》诗。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理发师的赞美和对理发的体验。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袁说友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细节的关注。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也展示了他在生活中的人文关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