楮衾
霜风剪水作冰花,织出吴绫不用梭。
十幅晓云藏处士,一床秋水浸嫦娥。
直疑天上无青女,却信人间有睡魔。
更向屏山画梅竹,红尘还有此风么。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冷风使水面结成冰花,如同织造精美的丝绸,无需借助任何工具。
晨曦中的云朵藏着一位隐士,仿佛在水中映照着美丽的嫦娥仙子。
令人疑惑的是天上有仙女存在吗?其实相信人世间也存在美梦和魔力。
再来是画屏上的梅花和竹子,这是在繁华的红尘中还留存的风雅吗?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楮衾:一种用楮树纤维制成的被子。
2. 剪水作冰花:形容寒气逼人。剪水,剪断水流,形容风吹寒冷。
3. 织出吴绫不用梭:描绘楮衾的精致程度,吴绫是古代吴地的丝织品,质量上乘。
4. 晓云:清晨的云彩。
5. 处士:指隐居的人。
6. 青女:即霜神,掌管降霜之事。
7. 睡魔:比喻疲劳或困倦。
8. 屏山:屏风。
9. 红尘:指繁华热闹的都市生活。
去完善
赏析
《楮衾》华岳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寒冷的季节里,透过窗户看到户外美丽的霜花和清晨的云彩,感受到了秋天的寂静与清凉。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将这样的景象与神话故事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效果。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同时,诗人也在思考着人世间的繁华与静寂,感叹着人生的无常与奇妙。整首诗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艺术情操,令人陶醉其中。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楮衾》是南宋诗人华岳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公元1190年左右。在华岳创作这首诗歌时,正值金朝入侵中原,南宋偏安江南的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民生疾苦,政治腐败严重,百姓生活困苦。
作为一位关心国家命运、关注民生疾苦的诗人,华岳在当时以敢言直谏著称。他曾多次上疏抨击时政,力主抗击金兵,恢复中原。然而他的主张并未得到南宋朝廷的重视和采纳,反而因直言无忌而遭到排斥,甚至被贬谪至偏远地区。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华岳的《楮衾》表达了对战乱时期百姓苦难生活的忧虑和对南宋统治者的不满。诗歌以楮衾为象征,反映了当时民众衣不蔽体的惨状,以及他们在严冬时节所遭受的寒冷与痛苦。同时也暗示了南宋朝廷的无能,无法保护百姓免受战乱之苦的现实。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