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成
舌端豪气吐长虹,四海一身无处容。
不向北山求刺虎,便从南海学屠龙。
鼎须刘辟方成器,剑到魏齐那是锋。
欲抱不平朝玉帝,梦魂飞上祝融峰。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口腔中豪气磅礴,犹如长虹般冲天而起,整个世界都无法容纳我的胸怀。不去北方的山间寻求刺杀猛虎的勇气,而是在南方的大海中学会屠杀恶龙的本领。只有经过刘辟这样贤能之士的锻造,才能成为国家重器;宝剑只有在魏齐这样的名家手中,才能够发挥它的锋芒。我想要向玉皇大帝表达我不平之心,而我的梦魂早已飞上了祝融峰。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怒成:指诗人的激情如波涛汹涌般涌现出来。
2. 华岳:南宋诗人。
3. 舌端豪气吐长虹:比喻气势豪迈,语出惊人。
4. 四海一身无处容:表示胸怀壮志,却无人赏识。
5. 北山:代指隐居之地。
6. 刺虎:喻指为国效力。
7. 南海:泛指南方各地。
8. 屠龙:形容勇士威武的形象。
9. 鼎须刘辟方成器:此句为古谚,意为烹饪必须等到火候适宜才能将鼎器用于烹饪。
10. 剑到魏齐那是锋:指宝剑需要打磨,才会显露出其锋利之处。
11. 祝融峰:传说中的火神祝融居住的地方,象征豪情壮志。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华岳的一首豪放之作,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抗敌的决心。首联“舌端豪气吐长虹,四海一身无处容”,诗人以豪气的形象自喻,表现出在四海之中无立足之地的感慨,凸显了诗人的孤独和无奈。颔联“不向北山求刺虎,便从南海学屠龙”,表达了诗人不惧强敌、英勇斗争的决心。颈联“鼎须刘辟方成器,剑到魏齐那是锋”,比喻只有经过磨练才能成为有用之才,显示了诗人坚韧不拔的品质。尾联“欲抱不平朝玉帝,梦魂飞上祝融峰”,诗人怀着希望,希望能够在梦中登上天庭,向上天陈述世间的不平之事,展现了对国家社稷的深深忧虑。整首诗充满了豪放的激情与家国情怀,令人感慨不已。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怒成》这首诗是由南宋诗人华岳创作于12世纪末。华岳生活在金朝统治下的北方,他的生平事迹记载不多,但我们可以从他的诗作中窥见他的一些人生际遇。他在诗中写道:“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这表达了诗人对家国之思的深切之情和对年华逝去的无奈之感。
在这个时期,金朝统治下的北方民众生活困苦,许多文人士大夫都怀有强烈的民族主义情怀。华岳作为其中一员,他的作品充满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这首《怒成》便是他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充分展现了他的豪情壮志和悲悯之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