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十绝·其四
鸡唱三声天欲明,安排饭碗与茶瓶。
良人犹怒催耕早,自扯蓬窗看晓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三更已过,金鸡报晓,曙光渐明。早早准备早饭和茶水,一切就绪。尽管丈夫还因早起而恼怒,她依然拉开窗帘,欣赏着清晨的星光。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鸡唱三声:指雄鸡报晓的三次鸣叫,即清晨之时。
2. 天欲明:天空逐渐明亮,接近黎明时分。
3. 安排:准备。
4. 饭碗:吃饭用的碗。
5. 茶瓶:装茶的瓶子,这里代指茶水。
6. 良人:古时对妻子的称呼,这里指丈夫。
7. 犹怒:仍然生气。
8. 催耕早:催促早起耕种。
9. 自扯蓬窗:自己拉开窗帘。
10. 晓星:拂晓时的星星。
去完善
赏析
《田家十绝·其四》描绘了一幅生动的乡村图景:黎明时分,雄鸡啼鸣,催促着人们开始新的一天。农妇们忙碌地准备早餐和茶水,丈夫则有些不耐烦地抱怨着清晨的寒冷,但透过破旧的窗户仍努力观察着东方初升的启明星。这看似平常的生活场景展现了农民辛勤劳作的精神面貌和他们对生活的热爱。这首诗通过细致的描绘和对人物性格的刻画,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对劳动人民的尊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田家十绝·其四》是南宋诗人华岳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2世纪初,正值宋金对峙时期。在诗中,华岳描绘了农家的劳作场景,展现了人民辛勤耕种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民间生活的关注和对劳动人民的赞美。
这个时期的华岳,人生际遇颇多坎坷。他生于书香门第,却遭逢家道中落,晚年又因直言不讳而遭受排挤。尽管如此,他始终关心国家兴亡,关注民生疾苦,他的诗歌充满了忧患意识和担当精神。
宋金对峙时期,社会动荡,战乱频繁。在这样的背景下,华岳深入民间,体察民情,将人民的苦难生活化为诗篇,抒发了他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以及对和平与繁荣的期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