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父
白发慵梳百不忧,与他鸥鸟日悠悠。清朝荣辱几番事,满眼烟波一叶舟。雨过洞庭歌棹月,霜飞云梦醉眼秋。蓑纶晚■芦花岸,闲扣金针作钓钩。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满头白发懒得梳理,心中无牵无挂。每天与鸥鸟为伴,日子过得悠然自得。历史上的兴衰得失,都已成为过往云烟。放眼望去,只见一片烟波浩渺,一叶小舟在水上漂泊。雨后的洞庭湖上歌声嘹亮,月光映照船桨;霜降之时,云梦泽如同醉酒般的秋日美景。傍晚时分,披着蓑衣垂钓江边,随手拨弄芦苇花,悠闲地编织着鱼钩。
去完善
释义
《渔父》:该诗是一首描绘渔夫生活情景的古诗,出自《全唐诗》卷四九二。作者为唐朝诗人释守卓。
1. 白发慵梳百不忧:"白发"指年老,"慵梳"表示懒散地梳理头发。这句诗句形容老渔夫面对满头白发也懒得梳理,表现出他无所忧虑的心态。
2. 与他鸥鸟日悠悠:"他"指的是其他鸥鸟。这句描述了老渔夫与鸥鸟们一起度过悠闲的日子。
3. 清朝荣辱几番事:"清朝"指的是朝政或朝廷之事。这句表达了渔夫对于尘世荣华富贵的态度,认为这些名利之争不过都是小事一桩。
4. 满眼烟波一叶舟:"烟波"形容江面水雾弥漫的景象。这句刻画了在浩渺的水面上,只有一艘小船漂浮其中的画面。
5. 雨过洞庭歌棹月:"洞庭"是中国湖南省岳阳市的一个著名湖泊。这句表示在洞庭湖上,渔夫在月色中唱歌划船。
6. 霜飞云梦醉眼秋:"云梦"是我国湖北省的一个重要湿地地区。这句描写在云梦湿地地带,渔夫在秋天来临之际,带着醉意欣赏霜降的美景。
7. 蓑纶晚■芦花岸:"蓑纶"是古代渔夫的帽子。这句展现了老渔夫傍晚时分戴着蓑帽站在长满芦苇的岸边。
8. 闲扣金针作钓钩:"闲扣金针"指的是不着急做钓鱼钩。这句意味着老渔夫闲适的生活态度,不急于捕鱼养家。
去完善
赏析
《渔父》这首诗,以悠然自得的白描手法描绘了渔父的生活场景和精神风貌。作者以"白发慵梳百不忧,与他鸥鸟日悠悠"开篇,形象地刻画了渔父的白发和悠闲自在的形象,表达出渔父与世无争、安然自得的心境。接下来的"清朝荣辱几番事,满眼烟波一叶舟"则展现了渔父对名利荣辱的超脱态度,以及他的执着与坚守。
接着,诗中以"雨过洞庭歌棹月,霜飞云梦醉眼秋"展现出渔父面对风雨变幻的自然界时,能够从容应对,心中充满豪情壮志。最后两句"蓑纶晚落芦花岸,闲扣金针作钓钩"又进一步描绘了渔父傍晚收工时的场景,传达了渔父勤奋努力的精神面貌。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将渔父的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渔父》是唐代诗人释守卓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唐朝中期,也就是公元7-8世纪之间。这个时期的中国社会正处于繁荣稳定的状态,经济、文化发展迅速,诗歌创作尤为活跃。
释守卓是一位禅宗高僧,他在这一时期的宗教地位和人格魅力都使他成为了一个时代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主要表现了他对佛教信仰的执着追求和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在他的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自然、人生的独到见解,以及对生活态度的独特思考。
在《渔父》这首诗中,作者以渔民为象征,表达了人们对自由、平和的生活向往。他通过描绘渔民在大自然中的自在生活,反映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对于世俗纷扰的厌倦。同时,这也体现了禅宗倡导的出世精神,强调内心的平静和对生活的超脱态度。
总的来说,《渔父》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一个繁荣稳定的社会环境,诗人在这个环境中通过对自然、人生的观察和思考,表达了他对宗教信仰的追求和生活态度的超脱。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