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山居三首 其二

标题包含
山居三首 其二
孤猿瘦鹤冷相看,百衲三衣任岁寒。 未拟将心求别佛,曾因拨草见幽兰。 谁为虚谷呼能应,自许无弦密可弹。 若谓本来无一物,知公亲被祖师谩。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守卓,又称释守拙、释守卓法师,是当代中国佛教禅宗的一位重要人物。关于他的生平事迹,由于涉及个人隐私和宗教信仰问题,公开资料有限。 根据可获取的信息,释守卓法师在禅宗修行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他致力于...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孤单的猴子消瘦的鹤冷冷地看着我,我身着百衲的僧袍,任凭岁月的寒冷。我没有打算寻找别的信仰来安慰我的心灵,却因为清理杂草而发现了芬芳的兰花。谁在寂静的山谷中呼唤我?自己承诺没有弦琴也能弹出美妙的音乐。如果说世界上本没有东西可以抓住,那么您也知道那些所谓的真谛其实都在误导人。
去完善
释义
1. 孤猿:指孤独的猴子。这里可能是比喻诗人自己孤独的心情。 2. 瘦鹤:指消瘦的仙鹤。这里可能也是比喻诗人的孤独与清高。 3. 百衲:指用多种零碎材料拼缀而成的衣物。这里是形容僧人的破旧衣服。 4. 三衣:佛教僧侣的三种法衣,即僧伽梨(大衣)、郁多罗(上衣)、安陀会(下衣)。 5. 未拟:没有打算。 6. 别佛:其他信仰或学派的佛。 7. 拨草:拨开草丛。这里可能是在形容寻找真理的过程。 8. 幽兰:暗指美好的事物或真理。 9. 虚谷:山谷的别名,这里可能是在比喻心灵的深处。 10. 无弦:没有琴弦的琴,这里可能是比喻无法言喻的意境。 11. 密可弹:密切相连,可以弹奏出美妙的音乐。 12. 本来无一物:出自唐代惠能的《菩提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里用来表达诗人对佛法的理解。 13. 知公:尊称对方为“知公”,表示敬意。 14. 亲被祖师谩:亲自体验到了祖师的教诲。谩,欺骗;这里作教诲解。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山居三首 其二》中,释守卓以孤猿、瘦鹤等自然意象勾勒出一幅寒冷寂静的山居景象。诗人通过描述自己的形象以及穿着,传达了他在严寒中坚守信仰的品质。接下来的诗句中,他表明自己对佛教的理解和追求,同时也透露出他的智慧和通达。他以虚谷回应外界的声音,并以无弦琴抒发内心的情感。最后两句则展示了诗人的哲学思考:虽然禅宗认为万物皆空,但真正的智慧却往往被世人误解。这首诗从多角度展现了诗人在山中的修行生活和心灵体验,意境深远,引人深思。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山居三首 其二》,是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位著名诗僧释守卓的作品。释守卓,本名朱乙,原为中原世家子弟,后因战乱隐居于今浙江一带的深山之中,成为一代名僧。他兼擅诗歌、书法和绘画,留下了大量传世之作。这首《山居三首 其二》就是他在隐居时期的代表作之一。 释守卓在五代十国时期中原地区饱受战乱之苦的背景下选择了避世隐逸。这个时期的局势动荡不安,政权更迭频繁,民不聊生。而释守卓身为一名僧人,深知民众的痛苦,他选择弃绝红尘,以禅宗修行来寻求精神的解脱。在这首诗中,他通过对山间风光的描绘,表达了对宁静安详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苦难的批判。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