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史君见赠元夕新什次韵答之
元夕风光付湿薪,更堪门外雨如尘。
千枝宝炬知何处,一寸清愁苦傍人。
落纸惊蛇空妙墨,中庭独鹤漫闲身。
青藜不照蓬莱阁,云断苍梧怆百神。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元宵景色被雾气笼罩,门外的雨滴如同尘埃。无数华丽的火炬不知在何处,唯有这一寸的忧愁围绕着我。书写的文字就像灵动飘逸的蛇一样美妙,但内心孤独如同庭院中的白鹤。夜晚的灯光无法照亮我内心的蓬莱仙境,只看到云雾缭绕的苍梧山令人哀伤。
去完善
释义
1. 元夕:正月十五日元宵节的别称。
2. 湿薪:潮湿的柴火。这里指雨水打湿了元宵灯会所需的材料。
3. 门外:指元宵灯会举行的地方。
4. 如尘:形容雨水像尘土一样纷杂。
5. 宝炬:华丽的火炬,这里指元宵灯会的灯火。
6. 一寸清愁:形容微小的忧愁感。
7. 傍人:身边的人。这里可能指诗人自己或对方。
8. 落纸惊蛇:形容书法笔势生动流畅。
9. 中庭:庭院之中。
10. 独鹤:孤独的鹤。这里可能是比喻诗人的孤独感。
11. 漫:随意。
12. 闲身:空闲的时光。
13. 青藜:指读书的事务。
14. 蓬莱阁:传说中的仙山楼阁,这里泛指仙境。
15. 云断苍梧:形容云雾消散,显现出苍梧山的景色。苍梧是中国九嶷山的古称,位于湖南省南部。
16. 怆百神:表达了诗人对神仙世界向往而不可得的惆怅心情。
去完善
赏析
《钱史君见赠元夕新什次韵答之》是宋代诗人李壁的一首酬唱诗。诗人在元宵之夜,以“湿薪”和“门外雨如尘”描绘了景色的恶劣,又通过“宝炬”和“清愁”表现了内心的哀愁。接着用“惊蛇”、“独鹤”以及“青藜”和“苍梧”等形象传达了苍茫的感觉。这首诗展现的是一种深沉而深邃的心境,无论是诗歌的语言还是情感都非常到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钱史君见赠元夕新什次韵答之》,作者是南宋诗人李壁。此诗创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年),正值南宋时期。
在那个特殊时期,南宋朝廷偏安江南,虽无战乱但国力日渐衰弱。然而,文人士大夫们却在这繁华背后表现出一派祥和的气氛。在这个背景下,诗人李壁身处临安府(今浙江杭州),写下这首应和诗。
诗人李壁在当时虽然尚未显达,但已经是文坛新秀,他擅长以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和历史观念。他与时任太常寺少卿的钱史君交往密切,相互切磋诗艺,探讨时事。因此,这首诗是诗人对钱史君赠送的元宵节新作的回应。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