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赋雁湖诗蒙友社诸文继声不一辄复自和四首 其一
少年努力在三余,暇日那无水石俱。
自昔空传盘谷引,祇今何似辋川图。
伴人寂寞为鹇客,登俎横斜有蟹奴。
便学天随君信否,夜来春涨欲平湖。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青春年华在闲暇时刻努力学习,哪有功夫去戏水观景。昔日只听闻有人指引前行,今天又能如王维的画作一般美好吗?陪伴孤独的是那些美丽的禽鸟,登上佳肴的是那些横行爬行的螃蟹。就向陆天随学习,你是否相信,夜间春雨使得湖面即将变平。
去完善
释义
1. 三余:"三余"是古人对时间的比喻,指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在这里用来形容作者李壁在空闲时间依然努力学习的精神。
2. 水石俱:指山水景观,一起欣赏水景与山石。
3. 盘谷引:此处可能指唐代韩愈的《盘谷序》,描述了盘谷的美景和历史故事。
4. 辋川图:描绘的是唐朝诗人王之涣的隐居地辋川的美景,以此处来形容雁湖的美。
5. 鹇客:是作者李壁以山鸡(鹇)自喻,表明自己的高洁志趣。
6. 蟹奴:这里指蟹肉美食。
7. 天随:古代文人陆龟蒙的号“天随子”,他常在水乡野居,以表达向往自由生活的心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李壁在闲暇时光中对山水之景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开篇两句“少年努力在三余,暇日那无水石俱。”描述了诗人青春年少时勤奋努力的身影以及他日常生活中的美好时光。这种美好时光不仅体现在对自然景色的欣赏上,还表现在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感情之中。
接着,诗人用“自昔空传盘谷引,祇今何似辋川图。”回顾了历史上的名人逸事,表达了对古代名士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生活的不满。这两句表明诗人虽然身处在繁华的都市中,但他的心灵却向往着古代的宁静与和谐。
随后,诗人以“伴人寂寞为鹇客,登俎横斜有蟹奴。”表达了他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困扰和无奈。在这两句诗中,诗人将自己比作孤独的鹇鸟,表达了他的孤独之情;又将螃蟹拟人化,暗示了他身处困境,无法摆脱束缚的心情。
最后,诗人以“便学天随君信否,夜来春涨欲平湖。”结尾,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期待和希望。尽管生活中存在诸多困难,但他仍然坚信自己能够像唐代诗人陆龟蒙那样,战胜一切阻碍,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
整首诗充满了哲理,通过对自然的赞美、对历史的回顾以及对现实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李壁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对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予赋雁湖诗蒙友社诸文继声不一辄复自和四首 其一》是南宋时期著名文人、政治家李壁的作品。李壁在南宋孝宗年间(1163-1189年)任礼部尚书,官至参知政事,也就是副宰相,他在政治上有着显著的成就。他的文学才华也非常出众,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这首诗歌创作于南宋孝宗年间,此时正是南宋政权相对稳定的时期。然而,尽管表面上政局平稳,但南宋依然面临着北方金国的威胁,内部的矛盾也日益尖锐。李壁作为一位政治家,对国家的局势有深刻的认识。在这首诗中,他以大雁南飞的形象,隐喻了南宋朝廷的困境,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在个人生活方面,李壁的家庭生活并不顺利。他的妻子在他任官期间病逝,这给他的心灵带来了巨大的打击。他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自己妻子的怀念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在南宋孝宗年间创作的一首诗,反映了当时南宋国家的政治局势和诗人个人的生活际遇。诗人以大雁南飞的形象,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妻子去世的悲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