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下岩

标题包含
下岩
破晓樯竿插钓矶,一生几度扣禅扉。 心如尊者岩中定,身比涪翁僰道归。 阅世云藤那解老,近人空翠欲成围。 祇怜岁晚龙方卧,不放银涛百尺飞。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壁(1085年-1145年),字季章,号雁湖居士,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是北宋著名文人李格非的儿子,与李清照是兄妹关系。 李壁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才华横溢,文采斐然,年轻时便已名...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拂晓时分,垂钓者在江边峭壁搭起竹竿,这一生之中有多少次叩响禅宗的大门。心境如同一尊在岩石中的佛像一般沉稳安定,身体如同涪翁一样朝着僰道归来。经历世事的人就像藤蔓般难以捉摸其岁月,亲近之人仿佛沉浸在翠绿的景色里无法自拔。只感叹年岁已高,龙也已疲倦入睡,无法让百尺高的银涛腾飞起来。
去完善
释义
1. 破晓:指早晨刚开始发亮;晨光初现。 2. 樯竿:船桅。 3. 插钓矶:立于江边垂钓的地方。 4. 禅扉:禅寺的门。 5. 心如尊者:心志坚定的人。 6. 岩中定:在石室中静坐冥想。 7. 涪翁:水名,源出中国四川省松潘县雪宝顶山,流经江油、绵阳等地,注入涪江。这里代指在四川地区游历。 8. 僰道:古代中国西南地区的道路名。 9. 阅世云藤那解老:比喻经历了漫长的岁月。 10. 空翠欲成围:描述山中翠绿欲滴的美景。 11. 祇怜:只是遗憾。 12. 龙方卧:指大龙潭。 13. 银涛:形容波涛翻滚的壮丽景象。
去完善
赏析
《下岩》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情感。 首句“破晓樯竿插钓矶”,通过描写拂晓时分,一艘航船扬起高高的桅杆,停靠在江边垂钓的情景,表现出大自然的宁静与生机。 第二句“一生几度扣禅扉”,则表达了诗人在人生中曾多次感悟禅宗哲学的观念,这使他对生活的理解和追求与众不同。 接下来,第三、四句“心如尊者岩中定,身比涪翁僰道归”是本诗的中心思想。诗人以自己为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心灵如岩石般坚定不移的品质,同时又具有积极入世的行动力,就像著名的隐士涪翁一样,从僰道归来。 第五句“阅世云藤那解老,近人空翠欲成围”,通过对老去的云藤和渐渐聚拢的空翠山色进行描述,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思考以及对周围世界的关注。 最后两句“祇怜岁晚龙方卧,不放银涛百尺飞”,借龙的沉睡和波涛翻滚的景象,流露出诗人对生活和自然规律的思考。虽然感到岁月匆匆,但他依然坚定内心的信念,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下岩》是宋代诗人李壁所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67年,正值南宋时期。在这个时期,李壁以博学多才、文采飞扬而闻名,他的作品多表现人生哲理和自然景致,具有深厚的艺术魅力。 在李壁创作这首诗的时间段内,他的人生经历丰富多样。他曾担任官职,但因为对朝廷的不满和自身理想无法实现,决定辞官回乡,过上了隐居生活。这段时间里,他以读书为乐,广交文人墨客,诗歌创作达到了高峰。 同时间段内,与李壁有关的时代背景知识主要包括南宋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政治上,南宋偏安江南一隅,政权相对稳定,但由于北方战乱不断,国家实力有限;经济上,南宋农业和手工业较为发达,商业繁荣,形成了许多城市经济圈;文化上,南宋文人墨客云集,诗词歌赋盛行,理学思想逐渐兴起,形成了一股浓厚的学术氛围。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