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虎
乾坤义气为虎神,咆哮尚阚谁相亲。
浮云满谷随相震,啸地生风鼓气新。
日入山林膳百兽,时清效数宗麒麟。
忍饥渡河知仁人,威彰挥爪雄武臣。
戴王秉义无忘噬,作政行苛何诛夷。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天地正气如同猛虎,咆哮声中谁能亲近。
云彩布满山谷相随翻滚,狂风吹过大地生机盎然。
太阳落山,进入森林享受美食,像麒麟一样使万物和谐。
忍受饥饿渡过河流,深知仁义之人的珍贵,彰显威力是英勇的大臣。
遵守王命秉持正义,不要忘记前行之路,治国理政不能太过严厉。
去完善
释义
1. 乾坤:"乾"指天,"坤"指地。这里用来象征天地间的大义之气。
2. 虎神:指老虎的神性。
3. 咆哮尚阚谁相亲:咆哮,指老虎的吼声;尚阚,意为观望、等待;相亲,指互相亲近。此句意指虎在咆哮中等待亲近的对象。
4. 浮云满谷随相震:浮云,指天空中的云彩;满谷,表示山谷间充满云雾;随相震,即随着形态变化而震动。
5. 啸地生风鼓气新:啸地,指老虎在山谷中大喊;生风,指产生风气;鼓气新,表示鼓舞新的勇气。
6. 日入山林膳百兽:日入,指太阳落山;山林,指山区和树林;膳百兽,指捕食各种野兽。
7. 时清效数宗麒麟:时清,指太平盛世;效数,表示效仿数种;宗麒麟,即尊崇麒麟。
8. 忍饥渡河知仁人:忍饥,指忍住饥饿;渡河,表示过河;仁人,指有仁爱之心的人。
9. 威彰挥爪雄武臣:威彰,指显示威风;挥爪,指挥舞虎爪;雄武臣,即英勇的武将。
10. 戴王秉义无忘噬:戴王,指拥戴君王;秉义,表示秉持大义;无忘噬,即不要忘记吞噬敌人。
11. 作政行苛何诛夷:作政,指推行政治措施;行苛,表示施行苛刻的政策;何诛夷,即为什么诛灭平定。
去完善
赏析
这首《风虎》描绘了猛虎的形象与力量,展现了作者陈元光对英勇、智慧和仁爱的敬仰之情。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拟人化手法,将猛虎赋予了人的情感和品质。通过“乾坤义气为虎神”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正义事业的执着追求和坚定信念。同时,诗人也借虎之口,对那些残暴的统治者进行了谴责,希望他们能够效仿虎的精神,关心百姓疾苦,做到亲民爱民。这首诗语言优美,形象生动,寓意深刻,体现了陈元光作为一位有抱负、有理想的诗人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风虎》是唐代著名将领陈元光的一首描写边塞戍楼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712年,即唐玄宗李隆基的开元年间。在这期间,陈元光正担任安西都护府副大都督,镇守边关。他的一生都在为国家征战,守护着边疆的安全和稳定。
当时唐朝正处于国力鼎盛时期,但边关的战事仍然频繁。陈元光作为唐朝的一名将领,肩负着保卫国家的重任。他在镇守边关的过程中,亲眼目睹了戍楼的艰辛生活和战士们的英勇奋战,因此写下了这首《风虎》来表达自己的感慨和对将士们的赞美。
在这首诗中,陈元光通过对戍楼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边关环境的艰苦和战士们无畏的勇气。他以“风虎”比喻戍楼的士兵,表达了他们对国家的忠诚和对自己的严格要求。这种情感与当时唐朝的爱国主义精神相契合,体现了陈元光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