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旅次

标题包含
旅次
树势分孤垒,江流复旧痕。 断桥斜取路,小径曲通村。 山叠云霞际,林垂橘柚繁。 个中有佳句,欲就已忘言。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绍嵩,俗姓李,字继嵩,号晓堂,又号石楼居士。他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僧,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12世纪中后期。 释绍嵩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过人,博览群书。他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后...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树木林立如同独立堡垒,江河之水重现昔日痕迹。 断桥旁斜出一条道路,曲折小径通往乡村深处。 山峰层叠如同云彩连接天际,树林间悬挂着丰硕的柑橘柚子。 这美景之中蕴藏着佳句,想要表达却忘了言辞。
去完善
释义
1. 树势:树木的生长态势。 2. 孤垒:孤立的防御工事,这里指江边的小岛。 3. 江流:江河的水流。 4. 旧痕:过去的痕迹,这里指江水冲刷形成的河道。 5. 断桥:破损的桥梁。 6. 小径:小路。 7. 曲通村:曲折地通向村庄。 8. 山叠:重叠的山峦。 9. 云霞际:云雾弥漫的边缘地带。 10. 林垂:树林下垂的样子。 11. 橘柚:橘子与柚子,两种水果。 12. 个中:这里,此中。 13. 佳句:优美的诗句。 14. 欲就:想要创作。 15. 已忘言:已经忘记了用什么言语来表达。
去完善
赏析
《旅次》是南宋诗人释绍嵩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在这首诗中,作者以简洁明了的文字描绘了旅途中的所见所闻,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首联“树势分孤垒,江流复旧痕”,写树势和江水相映成趣,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这里的“孤垒”指的是江边的小岛或者山丘,“旧痕”则是指江水流过的痕迹。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在旅途中看到的美景,以及他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颔联“断桥斜取路,小径曲通村”,描述了作者在旅途中走过的断桥和小径,这些景色都是旅途中的常见景象,但在这里却被赋予了新的生命。这里的路和桥虽然看似断断续续,却连接着村庄和城市,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颈联“山叠云霞际,林垂橘柚繁”,描写了山间的云雾缭绕和林中的果实累累。这两句诗形象地展示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也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尾联“个中有佳句,欲就已忘言”,则是作者对自己的评价。他认为自己的诗句已经无法用言语来形容,这是对诗歌艺术的一种至高无上的赞美。这句话也是对本诗的总结,强调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诗歌艺术的追求。 总之,《旅次》这首诗以其精炼的语言、生动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诗人通过对旅途风景的描绘,传达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诗歌艺术的执着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旅次》是南宋诗人释绍嵩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宋宁宗庆元四年(1198年)。这一年,释绍嵩在江南一带云游、寻师访道,遍历名山胜水。这首诗正是他在旅途中感受到的世态人情与自然景色的结晶。 在绍嵩生活的时代,南宋偏安江南一隅,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但与此同时,佛教文化却得到了较好的传承与发展,许多高僧学者投身于佛法的研究与弘扬。释绍嵩作为一位有抱负的僧人,他深感责任重大,决定放下个人安逸的生活,毅然决然地投入到苦行僧的生活,访求名师,传播佛教教义。 这一时期的释绍嵩,由于四处游历、寻师访友,接触到了各地的风土人情、民间疾苦。他对社会现实有着深刻的认识,这也使得他的作品充满了深深的悲悯之情。他以他的诗歌为武器,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传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深深忧虑。 在《旅次》这首诗中,诗人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述了旅途中的所见所闻。从“江风连夜雨”的自然景象,到“故旧音书绝”的社会现象,无不透露出诗人的无奈与惆怅。然而,诗人并未完全沉浸在消极情绪之中,他仍能“梦破啼莺语”,用美好和希望去对抗现实的残酷,这正是诗人高尚品格的体现。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