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客倦游归憩僧坊有怀蓬居梵竺卿寂光常不轻
志士长肮脏,曲钩封公侯。
得丧亦何有,贤愚同一丘。
日月如跳丸,少年今白头。
胡为浪自苦,九折不停辀。
庞眉碧眼禅,一笑万事休。
辽鹤我言归,君其来与游。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有志之士不怕尘世污浊,坚持原则可以封侯拜相。得到或失去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贤能的人与愚蠢之人都不过是一抔黄土。时光荏苒,日月如梭,青春不再,如今已白头。为何还要徒劳自苦呢?人生的曲折道路无法阻挡前行的小舟。像一位睿智的老者一样看破红尘,一笑而过,万事皆休。漂泊的仙鹤啊,我已回到故乡,你也一起来游玩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久客:离家在外时间长久。
2. 倦游:对游历感到厌倦。
3. 憩:休息。
4. 僧坊:寺庙。
5. 有怀:有所思念。
6. 蓬居:简陋的住处。
7. 梵竺:佛教圣地,此处指佛门。
8. 卿寂光:未详,可能是一个具有某种境界的人名。
9. 不轻:指不轻易放弃。
10. 志士:有志向的人。
11. 长肮脏:长期被压抑、不得意。
12. 曲钩封公侯:采用不正当手段谋取功名的人。
13. 得丧:得到或失去。
14. 亦何有:又算得了什么呢。
15. 贤愚:聪明人和愚蠢人。
16. 一丘:一个坟墓。
17. 日月如跳丸: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18. 少年:年轻时候。
19. 今白头:现在已经满头白发。
20. 胡为:为何。
21. 浪自苦:白白地自己受苦。
22. 九折:多次曲折。
23. 不停辀:车子不停地行驶。
24. 庞眉碧眼禅:眉毛花白、眼睛碧绿的僧人。
25. 一笑万事休:一切事情都放下了。
26. 辽鹤:古代传说中的辽东鹤。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一位诗人对于人生得失的哲思和期望。开篇两句“志士长肮脏,曲钩封公侯”,描述了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展示了诗人的不屈与无奈。接下来的“得丧亦何有,贤愚同一丘”则是诗人思考生死、贤愚之后的感悟:无论贤愚,最终都要归于一丘黄土。
接着的四句:“日月如跳丸,少年今白头。胡为浪自苦,九折不停辀。”表达的是时光流逝之快与人生的奔波劳碌,以及诗人对自己的命运的反思。其中“胡为浪自苦,九折不停辀”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执着的追求的质疑,流露出一种深沉的痛苦。
最后四句“庞眉碧眼禅,一笑万事休。辽鹤我言归,君其来与游。”,则表现了诗人寻求超脱的心情以及对知音的期待。他期待找到一个能理解自己的人,一起分享他的思想与情感。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深藏着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深深的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久客倦游归憩僧坊有怀蓬居梵竺卿寂光常不轻》,出自南宋诗人杨冠卿之手。
首先,我们来看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南宋时期(1127-1279年),是历史上一个充满动荡和变革的时期。在这段时间里,南宋政权虽偏安江南一隅,但始终面临着金、蒙古等北方势力的压力。在这个背景下,文人墨客们纷纷抒发家国情怀,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民生疾苦的忧虑。杨冠卿作为这一时期的诗人,他的诗歌作品自然受到了这一时代氛围的影响。
接下来,我们来关注一下杨冠卿的人生际遇。他出身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后进入仕途。然而,他在官场上并不得意,多次遭受排挤和打压,最后辞官回乡,过上了隐逸的生活。这种人生经历使得他对现实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使得他的作品具有了更为深刻的社会意义。
最后,我们来看看与作者有关的年代背景知识。南宋时期,佛教在中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传播。许多文人士大夫在遭遇挫折和困厄时,往往会选择出家为僧,以寻求心灵的慰藉。杨冠卿在这首诗中所描述的“蓬居梵竺”,正是对当时这种现象的反映。此外,诗中的“常不轻”是一种对佛教信仰的追求,表达了诗人对宗教信仰的热忱和对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