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秋夜吟

标题包含
秋夜吟
铜壶漏涩秋宵永,翠梧叶落敲金井。 锦帐香消枕玉寒,惊回昨梦难重省。 起来刁斗连营静,碧云飞下征鸿影。 蛮牋谁遣寄相思,鏁窗笑剪并刀冷。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杨冠卿(1905年-1989年),原名杨光烈,字冠卿,号松竹斋主人。他是我国著名的书法家、诗人、教育家,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湖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等职务。 杨冠卿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家...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深秋的夜晚,铜壶滴漏的声音显得有些沉闷,翠梧落叶纷纷,落在井边发出轻轻的声响。锦帐中的香气已经消散,枕头在寒冷中显得如玉一般温润,猛然惊醒的美梦难以重温。清晨醒来,军营中的号角声已安静下来,天空中的碧云悠悠地飘着,远处一只大雁的影子掠过天际。有谁曾用细长的纸张传递这深深的思念?她在闺房里微笑着剪出鸳鸯的形状,但剪刀却透着丝丝凉意。
去完善
释义
1. 铜壶:古代计时器,此处借指时间。 2. 漏涩:漏水不畅,指夜深之时。 3. 秋宵永:秋天的夜晚漫长。 4. 翠梧:绿色的梧桐树。 5. 金井:水井的美称。 6. 锦帐:华丽的床帐。 7. 枕玉寒:形容枕头冰冷。 8. 昨梦:昨夜的梦。 9. 难重省:难以再次回忆。 10. 刁斗:古代的军中用具,此处借指军营。 11. 碧云:蓝天上的白云。 12. 征鸿:迁徙的鸿雁,比喻远方的来信。 13. 蛮笺:指蜀地生产的精美纸张。 14. 鏁窗:关闭窗户。 15. 并刀:并列的两把剪刀。
去完善
赏析
《秋夜吟》是南宋诗人杨冠卿的一首描绘秋天夜晚景象的抒情诗。诗歌以细腻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在秋天的夜晚孤独、思乡的心情。 首联“铜壶漏涩秋宵永,翠梧叶落敲金井”,描述了诗人所处的环境:深秋的夜晚,铜壶滴漏声涩,翠梧叶子飘落下来,发出轻轻的声响。这两句诗通过声音和视觉形象展示了秋天的肃杀气氛。 颔联“锦帐香消枕玉寒,惊回昨梦难重省”,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华丽的锦帐失去了香气,枕头感觉寒冷,昨夜的美梦被惊醒,难以再回到梦中。这句诗表现了诗人孤独、冷清的心境。 颈联“起来刁斗连营静,碧云飞下征鸿影”,写的是诗人起身看到军营宁静的景象:刁斗声声传来,碧空中飞过远征的大雁。这一句诗既有写实的成分,也有象征的意义,表达出诗人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情感。 尾联“蛮笺谁遣寄相思,鏁窗笑剪并刀冷”,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有谁会用蛮笺传递我的思念之情?我在锁住的窗前微笑地剪着纸,却感到剪刀的冰冷。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同时抒发了诗人的孤独、思乡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秋夜吟》是南宋诗人杨冠卿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秋夜萧瑟、寂静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根据相关资料,我们可以推测出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及诗人的心境。 首先,从诗题《秋夜吟》可知,此诗作于秋天。由于杨冠卿生活在南宋时期,因此这首诗很可能创作于公元1127-1279年之间。在这个时间段内,南宋政权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外有金兵压境,内有朝廷腐败。这种社会政治环境对杨冠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关于杨冠卿的人生际遇,据史书记载,他曾任临安府司户参军,后因触犯权臣被罢官。此后,他一直以布衣身份游历江南各地。在这段时期,他结交了许多文人墨客,一起探讨诗词歌赋,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这些经历使他更加关注国家命运和民生疾苦,从而在诗作中表达出自己的忧虑和感慨。 最后,结合时代背景,我们了解到南宋时期,国家战乱不断,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种情况下,许多文人墨客纷纷投身到抗金救国的事业中。杨冠卿作为其中的一员,也时刻关注着国家的安危。然而,现实却令他感到失望和无奈。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秋夜吟》,借景抒情,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时局的忧虑。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