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水墨萱草水仙 其一

标题包含
题水墨萱草水仙 其一
草欲忘忧蔓更滋,望云长在蜀天西。 萧萧风木添新恨,誊录精神答噬脐。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居简(1164年-1246年),俗姓李,字敬叟,号东涧老人,又号东涧遗民。他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和僧人,主要活动在浙江一带。 释居简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年轻时曾参加...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草欲忘忧蔓更滋:想要忘记忧愁,草木生长得更多了。 望云长在蜀天西:望着远处的云,它长在蜀地的天空西边。 萧萧风木添新恨:风声和树木声让我的新仇旧恨更加深刻。 誊录精神答噬脐:我用精神的力量回应这份吞噬般的感情。
去完善
释义
1. 释居简:南宋僧人释居简,字敬叟,号北涧,浙江衢县人。四明东塔长老。 2. 草欲忘忧蔓更滋:本句指萱草,其叶如葵,每年春夏之交开花,呈淡黄色,花可食用,古代常用作母亲的花卉。这里比喻乡愁和对母亲的思念。 3. 望云长在蜀天西:望云,古人认为"云"是至亲的人的消息,这里指对母亲的思念之情;蜀天西,古蜀国位于今四川省西部一带,这里暗指家乡遥远。 4. 萧萧风木添新恨:萧萧,形容风声;风木,风中摇动的树木,这里是作者自身的写照;新恨,指新的忧伤。 5. 誊录精神答噬脐:誊录,重复、反复;精神,诗人的精神情感;噬脐,用嘴咬肚脐,这里表示自怨自责。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名为《题水墨萱草水仙 其一》,作者是宋代诗人释居简。诗歌以“草”作为主题,抒发了诗人对于忧虑、思念和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的开篇两句“草欲忘忧蔓更滋,望云长在蜀天西。”描绘了草(这里主要指萱草和水仙)在努力生长,试图忘却忧虑。然而,尽管它们在努力生长,却仍然无法摆脱内心的忧虑。这里的“蜀天西”指的是四川一带,这里与遥远的天际相连,意味着诗人的思绪已经飘向远方。 接下来的两句“萧萧风木添新恨,誊录精神答噬脐。”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的无奈和对故乡的思念。“萧萧风木”象征着时间的流逝,而“新恨”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飞逝的感慨。“誊录精神答噬脐”则是诗人对于自己无法忘怀过去,无法释怀忧伤的精神状态的自我剖析。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题为《题水墨萱草水仙 其一》的诗,出自宋代著名诗人释居简之手。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时期(960-1127年),这是一个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朝代,也是文化发展和艺术创新的重要时期。释居简,俗姓李,名宗勉,号无著居士,浙江龙泉人,为南宋著名诗僧。 在这个时期,释居简的生活充满了曲折。他早年出家为僧,游历四方,广交文人墨客,颇有文采。然而,随着时局变迁,他的生活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南宋初期,由于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释居简被迫离开家乡,四处漂泊。这期间,他曾多次参与抗金斗争,为国家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然而,他的付出并未得到应有的回报,反而遭到统治者的打压。这使得他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社会的黑暗面,也对个人的命运有了更深的思考。 在这种背景下,释居简开始创作诗歌,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现实的批判。他的作品多以描绘自然风光、表达人生哲理为主题,语言质朴,寓意深远。这首《题水墨萱草水仙 其一》就是他在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之一。在这首诗中,他以萱草和水仙为象征,表达了对母亲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他在动荡年代中对宁静生活的渴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