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镜曲

标题包含
镜曲
镜曲非尘世,春风属酒杯。 欲纾忧百结,须索醉千回。 莲实儿拳似,紫荆父手栽。 无人竞来往,坐稳兴悠哉。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苏泂(1094年-1176年),字召叟,一字浩然,号东波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他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堂弟,与苏轼、苏辙并称为“三苏”。 苏泂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深受苏轼、苏...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镜子映照出的曲折景象并非凡尘俗世,春风轻拂着酒杯。 想解除心中千百个忧愁疙瘩,必须要多次陶醉在美酒之中。 莲子就像孩子紧握的小拳头一样,紫荆树则是父亲亲手种植的。 没有人与我竞争来来往往,悠闲自得地坐着稳稳当当地享受喜悦。
去完善
释义
1. "镜曲":诗人所描绘的地方,可以理解为镜子的曲处或者隐秘之地,这里具有脱离世俗的特点。 2. "非尘世":指镜曲这个地方超脱于尘世的纷扰,显得格外宁静。 3. "春风":春天的微风,寓意着生机勃勃的景象。 4. "属酒杯":意指春风属于喝酒的时刻,借以表现诗人在镜曲的悠闲生活。 5. "欲纾忧百结":想要缓解心中的种种忧虑。 6. "须索":应该索取,表示要想达到目的需要付出努力。 7. "醉千回":意为要醉上千次,借酒消愁。 8. "莲实":即莲子,一种果实。 9. "儿拳似":指莲子的形状像小孩子的拳头一样。 10. "紫荆":一种树木的名称,此处代指镜子曲的景致。 11. "父手栽":意思是父亲亲手种植的。 12. "无人竞来往":镜曲人迹罕至,没有竞争和冲突。 13. "坐稳":稳定地坐着,这里指在镜曲可以安心地待着。 14. "兴悠哉":兴致盎然的样子,表示在镜曲生活的悠然自得。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镜曲”,是作者在镜曲之地抒发情怀之作。首联“镜曲非尘世,春风属酒杯”,一开始就点明了镜曲之地的仙境氛围和诗人的沉醉之心。诗人将春天的美好、镜曲的美景以及微醺的状态融为一体,凸显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的超脱之情。 颔联“欲纾忧百结,须索醉千回”,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在此仙境之中追求醉酒解忧的复杂心境。其中“百结”与“千回”的搭配,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内心的烦忧之多以及寻求解脱的决心之大。 颈联“莲实儿拳似,紫荆父手栽”,描绘了一幅温馨的家庭画面,使原本深重的烦忧得以暂时缓解。诗人以孩子的拳头比作莲子,表现出孩童的可爱和家庭的和谐;而用父亲亲手种植的紫荆树来象征家庭情感,使得这副画面充满了浓厚的人情。 尾联“无人竞来往,坐稳兴悠哉”,则表达了诗人在这美好的境地里,无人打扰、无欲无求的悠然自得之感。此时,诗人心中所有的忧虑都得到了化解,留下的只有闲适与宁静。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镜曲》是南宋诗人苏泂的一首咏史怀古之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2世纪初,即南宋高宗时期(1127-1162年)。 在这段时间里,苏泂的生活经历丰富,他曾担任过地方官吏,后因不满官场腐败而辞官归隐。在此期间,他游历了许多名山大川,创作了大量描绘山水风光和抒发个人情感的诗篇。他的诗歌以清新脱俗、婉约抒情著称,深受文人雅士的喜爱。 在《镜曲》创作的时代背景下,南宋正处于内外交困的时期。北方金国对南宋虎视眈眈,国内政治腐朽,民生凋敝。面对这样的时局,许多有识之士纷纷投身抗金事业,希望恢复中原故土。然而,现实却往往令人失望。苏泂在这一时期写下《镜曲》,正是借古人之口,表达了对当时现实的不满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