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圉城视囿

标题包含
圉城视囿
下马步榛荟,吊古高阳门。 鸣蜩乱深樾,蔓草被颓垣。 席阴得佳木,解带休我烦。 二年官儒馆,始叹吏役喧。 学圃蹈孔戒,征利服轲言。 黾勉职事间,大惧失所存。 秋风熟梨枣,令人思故园。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韩维(1017年-1098年),字持国,号颍阳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父亲韩亿是北宋名臣,母亲为宋仁宗皇后之妹。 韩维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年轻时便以文才出众而闻名京师...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下马步入丛林,凭吊古迹高阳门。 知了在树林深处鸣叫,藤蔓覆盖着破败的墙垣。 在树荫下找到了好的地方休息,解开腰带缓解我的烦恼。 做了两年的官办学校老师,才开始感叹政务的喧闹。 学圃践行孔子教诲,抵制利益诱惑遵循孟轲之言。 勉强完成职务之间的事务,害怕失去自我价值的存在。 秋天里果实成熟的梨和枣子,让人思念故乡家园。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圉城:即韩城县,位于今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 2. 视囿:观赏园林景色。 3. 下马步榛荟:下到马步一带的榛子树林中。 4. 吊古高阳门:在高阳门这个地方凭吊古代遗迹。 5. 鸣蜩:蝉叫的声音。 6. 深樾:繁茂的树林。 7. 蔓草被颓垣:蔓延的杂草覆盖了破损的墙壁。 8. 席阴得佳木:在树荫下找到了好的木材。 9. 解带休我烦:解开腰带休息一下,以消除疲劳。 10. 二年官儒馆:指韩维担任了两年地方儒学的教官。 11. 始叹吏役喧:开始感叹官员差役的喧嚣。 12. 学圃蹈孔戒:学习耕种实践孔子提倡的节俭原则。 13. 征利服轲言:吸取孟子轲的观点,反对追求物质利益。 14. 黾勉职事间:在任职期间尽力而为。 15. 大惧失所存:非常害怕失去自己的操守。 16. 秋风熟梨枣:秋天到来,梨子和枣子都熟了。 17. 令人思故园:让人思念故乡。
去完善
赏析
《圉城视囿》是一首描绘作者游览古迹的诗歌。诗人通过对景物、环境以及自身情感变化的描述,表达了他在任职期间对往事的回忆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全诗以“下马步榛荟”开篇,形象地描绘了诗人步行在杂草丛生、树木繁茂的古迹中的情景。接下来的诗句中,他提到了啼鸣的蝉声、杂乱的树荫、蔓延的蔓草和被摧毁的城墙等景象,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荒凉和历史的沧桑感。 通过诗人的自述,我们知道他在这里担任官员已有两年之久。在一开始,他对这个职位感到满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开始意识到自己身处的环境与内心向往的生活相去甚远。这时,他引用了孔子的教诲——“学圃蹈孔戒”,以此来提醒自己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纷繁复杂的世事所困扰。同时,他还提及了孟轲的名言——“征利服轲言”,借此表达自己对名利的态度。这表明诗人虽然身在官场,但始终保持着高尚的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在接下来的诗篇中,诗人提到在繁忙的公务之余,他会选择在树荫下休息,以缓解内心的忧虑和烦恼。然而,在这份看似轻松的描述背后,我们依然能感受到诗人对未来生活的担忧和对自己理想是否得以实现的疑虑。最后,他以“秋风熟梨枣,令人思故园”结尾,表达了对故乡无尽的思念之情。这一画面生动地展示了他此时此刻的心情——尽管远离家乡,但他始终无法忘怀那个孕育了自己美好回忆的地方。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成功地传达了诗人深厚的乡愁以及对人生道路的独特思考,使得这首诗成为一首富有哲理的诗篇。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圉城视囿》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韩维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068年左右,正值北宋仁宗嘉祐年间。此时,中国正处于封建社会的中期,文化繁荣,经济富庶,国家相对稳定。 在人生际遇方面,韩维自幼勤奋好学,成年后入朝为官,曾担任翰林学士、御史中丞等要职,对国家和人民有深厚的感情。然而,由于政治斗争激烈,他曾因弹劾权臣而遭到贬谪。在这一时期,他在圉城(今河南省杞县)度过了一段相对宁静的生活,目睹了圉城的美丽风光,感慨万分,于是写下了这首描绘圉城自然风光的诗篇。 在时代背景方面,当时北宋朝廷重视文化教育,科举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士人阶层日益壮大。这一时期,许多文人墨客都在诗歌、散文等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如苏轼、欧阳修等。此外,佛教、道教等宗教文化也影响深远,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圉城视囿》这首诗篇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