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严陵学和邓学录相留之韵
道为贤侯讲泮宫,渊源程子及周翁。
路开正脉同归极,川障狂澜浪驾空。
珍重前廊浑气合,督提后进要心通。
圣门相与从容入,矩步规行不用匆。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段古文大致可以翻译成:“向诸侯讲述孔子的道理,这些思想源于程子和周公。指引人们走上正确的道路,共同达到终极目标;破除障碍,如狂风巨浪一般战胜困难。珍视先贤的智慧并与之契合,监督和提升后辈们的心智。在孔子之门相互学习,从从容容地进入,不急不忙地按照规则行事。”
去完善
释义
《寓严陵学和邓学录相留之韵》是宋代诗人陈淳的作品。这首诗歌颂了教育和学习的价值,以及对教师的尊敬和对知识的渴求。下面是这首诗的注解:
1. 道为贤侯讲泮宫:“道”指道理、学说;“贤侯”是对地方长官的尊称;“泮宫”是中国古代的学校名称。这句意思是,在严陵学校这个地方长官为大家讲解道理和学说。
2. 渊源程子及周翁:“渊源”意为源头、根源;“程子”即北宋理学家程颢、程颐;“周翁”即周敦颐。这句表明,这里的学术传承源于程颢、程颐和周敦颐。
3. 路开正脉同归极:“路开”意指指引道路;“正脉”指正统思想;“归极”意为达到最高点。这句意味着,这个学校以正统的思想引导大家走向最高境界。
4. 川障狂澜浪驾空:“川障”指江河;“狂澜”形容波涛汹涌的水流;“浪驾空”表示浪花飞溅在空中。这句比喻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要抵御各种诱惑和挑战。
5. 珍重前廊浑气合:“珍重”表示重视;“前廊”指以前的学识;“浑气合”指融合为一体。这句强调要珍视过去的知识,并将它们融合在一起。
6. 督提后进要心通:“督提”指指导和培养;“后进”指后来者、年轻的学生;“要心通”指要保持心灵的通透。这句强调教师在指导学生时要保持心灵的开放和通达。
7. 圣门相与从容入:“圣门”指儒家经典;“相与”指相互之间;“从容入”指慢慢地进入。这句表示要慢慢领悟儒家的真谛。
8. 矩步规行不用匆:“矩步”指按照一定的规矩行走;“规行”指按照一定的规范行事;“不用匆”指不要匆忙。这句是说在学习和生活中要按照一定的规矩和规范行事,不能匆忙。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目中的“寓严陵学和邓学录相留之韵”说明了诗歌的创作背景和目的。诗中描述了作者陈淳在为严陵学者讲述儒家道理时,受到了邓学录的款待和挽留。通过引述程子和周翁的教诲,诗人强调了自己的学术传承和追求。诗中提到的“正脉”和“狂澜”暗示了正统学术与异端思想的斗争,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圣贤学问的尊敬和坚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一种从容的心态,认为儒家的教诲是必须遵守的准则,不必急于求成。总的来说,这首诗表现了一位儒者对于学术的严谨态度和对正义事业的执着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该诗名为《寓严陵学和邓学录相留之韵》,作者是南宋的陈淳。这首诗歌创作于宋宁宗嘉泰二年(1202年),这一年,陈淳在严陵山下的紫阳书院讲学。
在陈淳生活的时代,即南宋时期,中国正处于由盛转衰的历史阶段。金兵南侵,南宋偏安江南一隅,局势紧张。然而,由于文教事业的繁荣,文人墨客的学术热情并未受到影响,反而更加高涨。陈淳作为一位学者、诗人,在当时享有较高的声誉。
陈淳在紫阳书院讲学时,结识了邓学录。两人相互欣赏,结为挚友。在一次相聚时,邓学录挽留陈淳共度美好时光。陈淳有感于此,遂作此诗以表谢意。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