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胡将军
将军去征蛮,军气如鹰扬。宝剑白玉璏,铁马青丝缰。旌甲带亮月,笳箫激清商。韩彭当后拒,褒鄂作前行。顾盼多姿态,出入生容光。奋迅东海滨,海水为腾骧。定如汉贰师,去縳楼兰王。想见凯旋时,横槊赋篇章。椎牛飨壮士,歌之侑行觞。功勋名鼎鼐,永世不能忘。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将军出征南方,军威如同翱翔的老鹰。手中握着白玉镶嵌的宝剑,胯下是青丝编成的马缰。队伍整齐地犹如明亮的月光,音乐悠扬有如和谐的商音。韩彭作为后卫部队,褒鄂则在前方开道。他们眼神犀利,形象英勇。在波涛汹涌的东海边,他们的英勇冲锋使海水也为之翻涌。希望他能像汉代的贰师将军那样,生擒楼兰国王。想到他胜利归来的那一天,定会骑在马上,挥笔成章。庆祝宴会上宰牛犒赏将士们,歌唱着赞歌助兴。他的功名将会刻在青铜器上,流传千古。

去完善
释义
1. 胡将军:姓名不详,据题目可知是胡姓的将领。
2. 征蛮:此处指讨伐少数民族地区的叛乱势力。
3. 鹰扬:比喻威武雄壮的军队。语出《诗经·大雅·大明》:“如鹰翔翼”。
4. 白玉璏:玉质剑鞘上的饰物。
5. 青丝缰:青色的马缰。
6. 亮月:明亮月光照耀下的旗帜或铠甲。
7. 清商:清雅的音乐,这里指战地音乐。
8. 韩彭:西汉开国功臣韩信和彭越,皆以智勇著称。这里用来比喻英勇善战的将领。
9. 褒鄂:汉代两位著名的谋士,褒、鄂诸分别见于《史记·张良世家》和《史记·陈丞相世家》,这里用来比喻军中的主要参谋人员。
10. 东海滨:泛指沿海地区。
11. 腾骧:马奔腾的样子。
12. 贰师:李广利,西汉武帝时期名将,曾远征楼兰国,擒其国王而归。
13. 去縳:解开捆绑的绳索,比喻消灭敌人。
14. 横槊赋篇章:形容在战场上有感而发的豪情壮志。
15. 椎牛:击杀牛只,这里指犒劳将士。
16. 行觞:互敬酒。
17. 鼎鼐:古代煮食的器皿,这里借指朝廷。
18. 永世不能忘:形容胡将军的丰功伟绩将永远载入史册。

去完善
赏析
《答胡将军》这首诗描绘了出征边疆的将士们英勇无畏的精神风貌。首联通过比喻,展现出军队的气势磅礴;颔联和颈联则具体描述了将士们的装备和士气;尾联则展望了胜利后的场景以及赞美功业流传百世。全诗生动地展现了古代战争场面,以昂扬的斗志和坚定的信念鼓励将士们勇敢冲锋陷阵,保家卫国。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答胡将军》是明朝初期著名文人宋濂的一首词。这首词作于明洪武年间(公元1368年-1398年)。宋濂,字景濂,号潜溪,其文采斐然,名满朝野,与刘基、高启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在创作这首诗时,宋濂正值壮年,虽然人生际遇颇为坎坷,但始终保持着高尚的士人风骨。他与明太祖朱元璋关系密切,担任过多位皇帝的侍讲学士,对国家的文化教育事业贡献良多。然而,宋濂在官场上的浮沉不定,使得他的诗文中流露出一种深沉的忧虑和孤寂之感。
在明朝初年,国家刚刚建立,社会政治环境相对宽松,文化艺术繁荣昌盛。此时的宋濂深受时代氛围的影响,他的诗词作品中常展现出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之情。在这首《答胡将军》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武将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身文人身份的认同与坚守。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