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四月十八日送连帅毋丘厚卿三圣院即事

标题包含
四月十八日送连帅毋丘厚卿三圣院即事
送客来山寺,客去独凭栏。 新篁已解箨,莹眼青琅玕。 玉台居上头,连峰鬰巑岏。 清泉动古甃,凉飔发轻纨。 黄云刮欲空,子规鸣声酸。 秋种亦已布,豆菽行漫漫。 诚知藩寄忝,但愿农亩安。 归路转沙碛,广川浩澄澜。 物色固自好,我忧何当宽。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壁(1085年-1145年),字季章,号雁湖居士,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是北宋著名文人李格非的儿子,与李清照是兄妹关系。 李壁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才华横溢,文采斐然,年轻时便已名...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客人来到山寺,待他们离去之后独自倚靠栏杆。 翠竹已脱下笋壳,犹如青绿的宝石。 白玉般的平台位于山顶之上,四周环绕着连绵的山峦。 清冽的泉水在古老的石井中涌动,凉爽的风吹拂过轻薄的衣衫。 黄云似乎要扫空天空,子规鸟的啼叫声令人哀伤。 播种的秋天已经来临,豆子与大豆籽的种植开始了漫长的旅程。 我知道这地方是在为贵族代管,只愿农田能安静宁和。 回去的路上经过沙漠,宽广的河川在清澈的阳光下浩渺无边。 景色固然美好,但我内心的忧虑何时才能消散?
去完善
释义
《四月十八日送连帅毋丘厚卿三圣院即事》李壁的注释: 1. 连帅:古代地方行政单位州郡的长官。 2. 毋丘厚卿:人名,字厚卿,别号毋丘。 3. 三圣院:位于四川眉州的佛寺,以唐代三位圣僧神会、普寂、义福命名。 4. 新篁已解箨:新竹已经破壳而出。篁,竹子;解箨,竹笋外壳剥落。 5. 莹眼青琅玕:形容竹子新鲜翠绿的样子,琅玕是传说中的一种美石。 6. 玉台居上头:赞美山寺高峻。玉台,华丽的台阁;上头,最高处。 7. 连峰欝巑岏:描绘山寺四周的山峦叠嶂。 8. 清泉动古甃:清澈的泉水在古老的井台上涌出。甃,井壁。 9. 凉飔发轻纨:轻风吹过,让人感到凉爽。 10. 黄云刮欲空:天空中的黄云逐渐散去。 11. 子规鸣声酸:杜鹃鸟哀鸣的声音令人心酸。 12. 秋种亦已布:秋天播种的季节已经来临。 13. 豆菽行漫漫:田间豆子和小麦播种时的情景。 14. 诚知藩寄忝:虽然知道担任地方长官有些力不从心。 15. 但愿农亩安:只希望百姓能过上安定的生活。 16. 归路转沙碛:回程时道路穿过沙漠地区。 17. 广川浩澄澜:宽阔的河流平静地流淌。 18. 物色固自好:周围的景物确实很好。 19. 我忧何当宽:我的忧虑何时才能消除。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诗人忧虑的诗作。诗人在山中送别友人后,独自登高望远,欣赏新竹、玉台、清泉、黄云等美景。然而,在欣赏美景的同时,诗人也感受到了子规的哀鸣和黄云的变动,这些景象使他对未来产生担忧。他期望百姓生活安定,庄稼丰收,自己的忧虑也能得到缓解。整首诗既有优美的自然风光描写,又有深深的忧国忧民之情,体现了诗人高尚的情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四月十八日送连帅毋丘厚卿三圣院即事》是南宋诗人李壁于公元1196年创作的诗歌。当时,李壁担任着知府的职务,在公务繁忙的同时,还要处理私人感情问题。他的挚友毋丘厚卿即将离开,这让李壁感到非常惆怅。 在这首诗的创作时期,南宋政权已经稳定下来,社会相对安定。然而,北方的金国依然对南宋构成威胁,边境问题一直是南宋朝廷关注的焦点。与此同时,理学思想在社会上广泛传播,成为人们的精神支柱。许多文人志士投身科举,希望通过建功立业来实现自己的理想。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