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红上花梢,风传梅信。
青春欲动群芳竞。
林声鸟语带馀寒,江光野色开游径。
乍雨还晴,喧寒不定。
重门深院帘帷静。
又还日日唤愁生,到谁准拟风流病。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红花点缀枝头,微风传递梅花的消息。
春天的气息使得各种花卉争相绽放。
树林间回荡着鸟儿的鸣叫,带有一丝残留的寒冷;江河与田野的美景,吸引着人们去游览。
天气时雨时晴,气温时而热烈时而寒冷。
重重的大门和深深的院落里,窗帘宁静无声。
每天又在感叹忧愁的生活,这样的日子会持续到什么时候呢?谁会允许这种放荡不羁的病态生活继续下去呢?
去完善
释义
1. 红上花梢:红色的花朵开放在枝头。
2. 风传梅信:春风传递着梅花开放的信息。
3. 青春欲动:春天来临时大自然的蓬勃生机。
4. 群芳竞:各种花朵竞相绽放。
5. 林声鸟语:树林中的声音和鸟儿的鸣叫。
6. 带馀寒:带有残留的寒冷。
7. 江光野色:江水与野外景色交相辉映。
8. 游径:供游人行走的小路。
9. 乍雨还晴:天气时而下雨时而放晴。
10. 喧寒不定:气温冷热变化无常。
11. 重门深院:指房屋庭院结构深邃复杂。
12. 帘帷静:窗帘平静地垂下,形容环境静谧。
13. 唤愁生:呼唤、招致忧愁的产生。
14. 风流病:轻浮或放荡的情态。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初春时节万物复苏的景象,通过花梢、梅信、群芳竞艳等元素表现出春天的生机和活力。“风传梅信”传达了春天已至的信息,而“青春欲动群芳竞”则强调了大自然的生机盎然。作者以“林声鸟语带馀寒”表现出早春的寒气还未完全消退,同时通过“江光野色开游径”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丽。
词的下阕描写了天气变化多端的情况,“乍雨还晴,喧寒不定”表现了天气忽晴忽雨、温度时高时低的状况。虽然自然环境变化无常,但“重门深院帘帷静”表明词人并未受到外界的影响,生活依然宁静。然而“又还日日唤愁生,到谁准拟风流病”两句表达了词人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总体而言,这首词通过对春天的赞美和对未来的忧虑,传达出了生活的美好与辛酸。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踏莎行》是北宋诗人陈师道的一首著名词作,创作于宋哲宗元祐年间(1086-1094年)。这个时期正是王安石新法改革失败、司马光执政的时期,政局相对稳定。
陈师道在早年因勤奋好学而受到苏轼的赏识和推荐,曾任太学正。然而在政治上他并未得到重用,一生穷困潦倒。据传他因家中贫穷而无法安葬亡母,此事对他打击很大,也让他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反映了陈师道在这个时期的贫困生活和感慨。他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内心的痛苦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在词中,他以婉转哀伤的语言,诉说了人生的无常和自己的孤独无奈。
去完善